6月25日是第十三個全國低碳日,機械工程學院在圖書館弘毅廳舉辦“匠心士范”系列第二講——“大國工匠進課堂”專題講座。援藏博士,長沙理工大學教授,電氣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和東北電力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兼職博士生導師趙斌教授受邀作《“攀研峰 筑研夢”——讓青春怒放異彩》專題講座。機械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瑩、院長劉圣春、黨委副書記王珊、教師代表、研究生代表以及卓熱2201班學生等80余人參加本次活動。

講座開始前,張瑩向趙斌教授頒發天津商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聘書。講座中,趙斌圍繞“認知,把握新時代;治學,在乎點滴勤;修身,知命則無憂;養性,寧靜以致遠;交往,有舍才有得”五個篇章展開分享。他以1343天援藏經歷為切入點,用“家離得遠了,卻與祖國貼得更近”的感悟詮釋家國情懷,結合新時代低碳發展主旋律,強調我國“雙碳”目標對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激勵同學們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治學領域,他點明研究生教育的創新本質,通過剖析能源動力領域超低排放循環流化床燃煤技術、CO?捕集利用等十大低碳技術難題,強調跨學科研討與實戰訓練的重要性;同時提出制定文獻閱讀計劃、參與低碳技術研發實踐等建議,引導學生夯實學術基礎、培養創新思維。談及團隊協作時,他以“理工戰神團隊”精神為例,倡導“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合作理念,鼓勵同學們在跨學科、跨領域協同中提升責任感與使命感,積極參與“中國研究生能源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賽事,以賽促學助力低碳目標實現。在個人修養層面,他引用古語闡釋修身內涵,倡導同學們以謙遜、踏實、真誠、周全的態度實現身心與心智的全面成長,在低碳科研道路上勇擔時代重任。


在互動環節,同學們圍繞科研與成長的問題踴躍提問。針對科研與個人生活的平衡難題,趙斌教授結合學生普遍關切,提出以高效時間管理為核心,通過制定任務優先級計劃表,培養專注科研與充分休息的切換能力,并強調規律作息和體育鍛煉對維持科研狀態的重要性。面對跨學科合作的知識儲備需求,他鼓勵同學們主動拓展學習邊界,通過與不同專業同學交流、利用網絡課程及學術講座等資源補足知識短板,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多元學科思維,激發創新靈感。
劉圣春總結時強調,趙斌教授的講座兼具學術高度、實踐深度與人文溫度,希望同學們將講座精神內化為成長動力,在科研道路上既要拓寬知識邊界、提升學術素養,更要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創新思維和扎實學識勇攀科研高峰,用責任擔當書寫青春答卷。同時,他鼓勵同學們秉持“多看、多學、多做”的態度深耕學術,努力成長為新時代優秀科研人才。未來,學院將持續舉辦“大國工匠進課堂”活動,凝聚多方資源,培養更多兼具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為機械工程領域低碳轉型和國家科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