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是系列大賽中文科主題的創新實踐公益性賽事。大賽秉承“傳承、發展、創造、創新”的辦賽理念,堅持“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的辦賽宗旨,鼓勵研究生投身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創新實踐中,引導廣大研究生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強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激蕩起文化“兩創”的創新熱潮,發現、培養、輸送文化領域“兩創”型人才。現將第二屆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賽題說明
賽題1:AI賦能文學創作、研究與傳播
背景說明:近年來,人工智能(AI)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方式。尤其是2025年1月國產人工智能(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免費上線以后,人工智能(AI)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我們所從事的文學創作、研究與傳播活動,也不得不回應人工智能(AI)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賽題要求:本賽題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利用AI賦能文學創作、研究與傳播,通過數字文化、戲劇影視、文學創作三種形式參賽,將文學與科技相結合,開啟數字人文的新篇章。
賽題2: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意蘊與現實意義
背景說明:大運河作為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兩千余年的歷史記憶,串聯起南北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脈絡。從春秋時期邗溝開鑿,到隋唐時期貫通南北,再到元明清時期的持續疏浚,它不僅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更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互鑒的紐帶,孕育出璀璨的運河文化,如漕運制度、民俗藝術、商貿傳統等。在當代,大運河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動其從“歷史動脈”轉變為“生態廊道”與“文化名片”。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意蘊與現代意義,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價值。
賽題要求:本賽題不限作品形式,可圍繞“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意蘊與現代意義”,結合“兩創”理念,深入研究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及其在當代的活化路徑。可聚焦歷史文獻解讀、非遺傳承創新、文旅IP開發、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等方向,通過理論分析、案例研究、創意設計等形式,提出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的成果,展現大運河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命力與影響力。
賽題3:德與力——中國式英雄再創造
背景說明:我們的文化崇尚什么樣的英雄,現實當中就會大概率地涌現怎樣的英雄。中國式英雄既有“力”也有“德”。“力”的獲取與施展離不開七情六欲的鼓蕩,但強“力”所實現的若只是一己私情、私欲,當事人就注定不會成為人們傳唱不輟的英雄(反而淪為奸雄、大惡人之流)。英雄的愛欲情仇及強勁力量大體上都匯入了人類歷史上最高尚的事情,既包括為正當的集體事業而奮斗,也包括以其真誠的個性追求為人們開拓了日常生活的新維度、新形態。英雄因而又是公認的有“德”之人,是持之以恒的自拔者、更新者、擔當者。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期,這是一個需要新英雄,也一定能產生新英雄的時代。圍繞“德與力”的張力共存,結合當今的時代精神,對傳統文化中的英雄形象與英雄敘事進行再創造,有助于優化新英雄的涌現土壤,鼓舞新時代中華兒女續寫中國式英雄新篇章。
賽題要求:本賽題不限作品形式,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選取某一或某些中華傳統英雄形象與英雄敘事,使用數字文化、戲劇影視、文學創作、繪畫攝影、舞蹈音樂、非遺手造、文旅融合等有感染力的呈現方式,詮釋英雄人物謀求力量、涉入困局、爭取勝利過程中的“德與力”“義與利”“欲與理”“法與情”“公與私”“愛與恨”等張力,深挖、活化、升華中華傳統英雄基因。
賽題4:舞蹈專項賽題
題目:文脈煥新·創想未來
背景說明:在全球化與數字化的時代中,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成為民族自信與文化傳播的重要基石。為響應國家“文化強國”戰略號召,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形式的深度融合,賽題旨在通過舞蹈藝術語言,傳承文化基因,探索傳統與現代碰撞的無限可能。
賽題要求:題目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通過舞蹈創作、表演、教學展示等形式參賽,通過舞蹈藝術語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賽題5:開放賽題
凡是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遵循,涉及“文化中國”主題,尤其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各類文化文藝作品(含戲劇影視、文學創作、數字文化、非遺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樂或其他作品)均可報名參賽。
二、參賽規則
(一)賽題1、2、3、5
1.參賽資格
參賽對象為中國(含港澳臺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讀研究生和將于2025年9月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國外大學在讀研究生和國內大學在讀留學研究生。
2.人數要求
以參賽隊為基本報名單位,每個參賽隊由1-5名學生組成,設置隊長1名。每個參賽隊可選指導教師1-2名。
3.作品提交
參賽隊在大賽官網上注冊(已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請在注冊時備注研究生培養單位)、完善報名信息、組隊。參賽人員所在研究生培養單位進行資格審核后在官網上提交參賽作品。
4.作品要求
參賽以作品為單元,同一隊伍可以同時參與多個賽題,同一賽題提交作品數不超過2個,同一作品不得重復參與不同賽題。參賽作品內容應緊扣大賽主題及賽題要求,必須為原創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開發表或在其他賽事獲獎的作品參賽。
5.知識產權與作品版權
參賽作品的知識產權歸參賽者所有。大賽組委會有權將參賽團隊提交的參賽作品、作品相關、參賽團隊信息用于宣傳品、相關出版物,有權指定及授權媒體發布、官方網站瀏覽及下載、展演(含巡演)等活動項目。
6.組織聲明
專家委員會享有對賽題的最終解釋權,保留對比賽規則進行調整修改的權利、比賽作弊行為的判定權利和處置權利、收回或拒絕授予影響組織及公平性的參賽團隊獎項的權利。
(二)賽題4(舞蹈專項賽題)
舞蹈專項賽題分為專業和非專業兩個賽道參賽和評獎,主要圍繞舞蹈創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個組別制定比賽規則。
1.參賽資格
專業賽道:凡正式注冊的在讀舞蹈專業領域研究生(碩士、博士)以及已確定攻讀舞蹈專業領域研究生資格的本科生均可參賽,鼓勵港澳臺地區及國際舞蹈專業領域研究生參加或觀摩比賽。
非專業賽道:參賽對象為非舞蹈專業領域的中國(含港澳臺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讀研究生和將于2025年9月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國外大學在讀研究生和國內大學在讀留學研究生。
2.參賽方式
專業賽道:以各培養院校為單位組成參賽隊,進行資格審核、完善報名信息。培養院校統一將參賽作品報送至大賽專家委員會藝術學組秘書處。
非專業賽道:參賽隊員在大賽官網上注冊(已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請在注冊時備注研究生培養單位)、完善報名信息、組隊。參賽人員所在研究生培養單位進行資格審核后在官網上提交參賽作品。
3.報名要求
專業賽道:各培養單位每個組別報送參賽作品(課程)不超過4個(若超額報送則取消該單位參賽資格),同一作品不得兼報兩個組別,參賽作品需由培養單位統一整理報送至大賽專家委員會藝術學組秘書處,秘書處不接受個人單獨報送。
非專業賽道:每個組別提交作品數量不超過2個。
4.人數要求
參賽作品編導人數不超過3人,課程展示主講學生不超過2人,指導教師人數不超過3人,演員(配合課程展示的學生)人數視作品情況而定。
5.知識產權與作品版權
參賽作品知識產權歸參賽者(培養單位)所有。大賽組委會有權將參賽團隊提交的參賽作品、作品相關、參賽團隊信息用于宣傳品、相關出版物,有權指定及授權媒體發布、官方網站瀏覽及下載、展演(含巡演)等活動項目。
6.組織聲明
專家委員會享有賽題的最終解釋權。專家委員會保留對比賽規則進行調整修改的權利、比賽作弊行為的判定權利和處置權利、收回或拒絕授予影響組織及公平性的參賽團隊獎項的權利。
三、賽制賽程
本屆大賽分為初賽與全國決賽兩個階段。
(一)初賽
參賽學生通過大賽官方網站提交參賽作品。評審專家組將分賽題和組別分別對參賽作品進行在線評審,并最終確定進入決賽的作品。如有需要,評審專家可要求參賽隊員通過騰訊會議進行視頻、語音遠程答辯,以求對參賽隊和參賽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評審決定。
初賽階段各賽題的主要評審標準如下:
賽題1、2、3、5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應用價值: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注重產學研融合,發揮先進文化的傳播功能,創造社會效益。
作品形式:作品的完成程度、藝術性、功能性等。
展示效果:提交的材料是否重點突出、邏輯清晰、論述充分。
賽題4(舞蹈專項)創作組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品形式:作品的結構具有合理性、完整性、連貫性;作品形式追求創新與特色;較好地把握和體現藝術作品的風格特質,運用舞蹈作品在動覺、聽覺、視覺舞臺呈現的綜合要素,能夠將形式與內容相融統一。
職業素養:創作者具有從事編導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具有很好的藝術審美力與音樂素養。
應用價值: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先進文化的傳播功能,創造社會效益。
賽題4(舞蹈專項)表演組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藝術表現力:對作品思想主題的理解與把握能力;對人物塑造和情感體現的表現能力;對音樂風格和性質的感悟與體現能力;很好地完成演員的二度創作;在作品的表演中體現出舞者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表演活力。
技術技能與職業素養:具有很好的專業身體素養、舞臺氣質與職業風范;技術嫻熟、動作協調;能夠將技術融入作品內容中,達到技藝相通、形神兼備。
應用價值: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先進文化的傳播功能,創造社會效益。
賽題4(舞蹈專項)教育組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教學設計:很好地完成過程教學展示與結果教學展示;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內容基于各舞種教材,符合《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求科學性和探索性;教學方法選用恰當有效;教學步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能運用舞蹈教學理論加以闡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注重反饋、矯正,使學生對教學目標有較高的達成度。
語言與教態:普通話標準,語言規范、流暢、邏輯性強;運用體態語標準、適度;儀態端莊,精神飽滿;配合PPT講解教案。
大賽決賽入圍名單在大賽官網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接受各校師生書面舉報與申訴。舉報與申訴需完整填寫《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復議申請表》。
(二)決賽
決賽為現場展示。進入決賽的參賽選手將到決賽現場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現場演示和講解,并且回答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的提問。大賽專家委員會將現場對進入決賽的作品進行評比和打分。
(三)賽程時間表
注:具體時間根據大賽的實際情況可能進行調整,請及時關注大賽官網通知。
四、作品提交要求
(一)賽題1、2、3、5
1.參賽作品提交形式為帶語音講解的PPT和附件。需將參賽作品(文檔、圖片、視頻、動畫、帶語音講解的PPT等)打包壓縮上傳至百度云盤,上傳完成后為參賽作品壓縮包生成分享鏈接(提取方式務必選擇分享鏈接自動填充提取碼)并確保鏈接1年內有效,隨后在系統提交作品處提交作品鏈接。壓縮包命名規則:賽題-團隊名稱-作品名稱。初賽階段不要求參賽隊伍提交實物。
2.PPT是初賽評審的主要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創作背景、設計理念、創新創意、效果演示等內容,PPT必須提前錄制語音講解,并可以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示,播放時間不超過5分鐘。
3.評審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視頻和附件中體現,參賽作品中嚴禁出現個人信息、指導教師信息、學校信息及其他賽事標識等。
(二)賽題4(舞蹈專項賽題)
1.專業賽道
(1)本屆舞蹈專業賽道分為舞蹈創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個組別。參賽作品為舞蹈作品(課程展示)視頻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張彩色作品劇照、作品簡介(不超過100字),報名材料需由培養單位統一郵寄至大賽專家委員會藝術學組秘書處。
(2)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每個作品時間不超過7分鐘,群舞作品時間不超過8分鐘,小舞劇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入圍決賽的小舞劇需根據現場活動要求調整作品時長),課程展示時間不超過15分鐘。
(3)舞蹈專業創作組參賽作品須為2024年11月以后的未公開發表的原創作品。
(4)評審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視頻和附件中體現,作品視頻中嚴禁出現個人信息、指導教師信息、學校信息及其他賽事標識等。
2.非專業賽道
(1)本屆舞蹈非專業賽道分為舞蹈創作、舞蹈表演兩個組別。參賽作品為舞蹈作品(課程展示)視頻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張彩色作品劇照、作品簡介(不超過100字)。需將參賽作品打包壓縮上傳至百度云盤,上傳完成后為參賽作品壓縮包生成分享鏈接(提取方式務必選擇分享鏈接自動填充提取碼)并確保鏈接1年內有效,隨后在系統提交作品處提交作品鏈接。壓縮包命名規則:賽題-組別-團隊名稱-作品名稱。
(2)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每個作品時間不超過5分鐘,群舞作品時間不超過7分鐘。
(3)非專業賽道創作組參賽作品均須為未公開發表的首演作品。
(4)評審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視頻和附件中體現,作品視頻中嚴禁出現個人信息、指導教師信息、學校信息及其他賽事標識等。
五、大賽獎項設置與獎勵辦法
大賽設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并評選優秀組織單位和優秀指導教師。此外,根據主題賽事特點設置專項獎及其他特色獎項。
六、報名方式
我校賽隊通過掃描下列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并加入QQ群:736236977,后續通知將在群內發布。同時將參賽作品發到郵箱mj52192901015@163.com。校內內容審查時間截止2025年8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