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主題賽事之一,是系列大賽中首個文科主題的創新實踐公益性賽事。大賽秉承“傳承、發展、創造、創新”的辦賽理念,堅持“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的辦賽宗旨,鼓勵研究生投身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創新實踐中,引導廣大研究生深學細悟習近平文化思想,強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激蕩起文化“兩創”的創新熱潮,發現、培養、輸送文化領域“兩創”型人才。現將第一屆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賽題說明
賽題1:中國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的創意改編
背景說明:古代神話是中國文學史的開端。神話傳說中所表現的那種不畏艱險、不畏強暴、追求光明、鍥而不舍的偉大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性格特征。民間故事是一直在人們口頭流傳的文學作品,體現了民眾的智慧,對每個時代的文人創作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中國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進行創意改編,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與現實意義。
賽題要求:本賽題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針對中國古代的經典神話傳說和優秀的民間故事進行創意改編,通過數字文化、戲劇影視、文學創作三種形式參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和發展當代新文化。
賽題2:孔子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背景說明: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的發展背景下,距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理念,尤其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思想,仍然對解決人類需要思考的世界性問題有所裨益。聯合國總部有孔子的八個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表明孔子的這一思想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孔子的價值不僅停留在歷史中,更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同時,儒家思想中的行事習慣和文化心理也具有超越國界與民族的意義,是屬于全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
賽題要求:本賽題不限作品形式,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以孔子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參賽,推動儒家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賽題3:中國圣賢與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
背景說明:每個人都生活在由時空、事物、他人、自己構成的世界中。世界之大,舉凡物質利益、倫理道德、精神自由、個性解放、人際關系、家國社會、國際政治、生態環境等等,無所不包。世界美善與否直接關系著每個人的尊嚴、幸福及品格養成,每個民族和文化都有其關于美善世界的暢想。中國圣賢與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代表著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于歷代典籍、名勝古跡、考古遺存、說書唱戲、舞蹈音樂、非遺手造、家風民俗等等之中,既提供為人處世(包括處理私事、公事乃至國際政治事務等)的范導,亦賦予日常生活以意義。
賽題要求:本賽題不限作品形式,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發掘不同時代、不同學派、不同形態的“中國圣賢與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素材,通過數字文化、非遺手造、文旅融合、戲劇影視、文學創作、舞蹈音樂等有感染力的方式,展示某一種“中國圣賢與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形態,闡釋其現代生命力。
賽題4:舞蹈專項賽題
題目1:傳華夏正聲,繪時代舞譜
題目2:“齊風魯韻”的舞蹈表達
背景說明:舞蹈專項賽題的命題緊扣本屆大賽“文化中國”“兩創”“齊風魯韻”等總主題關鍵詞,設置兩個題目:1.“傳華夏正聲,繪時代舞譜”是全國通用題目,希望通過“舞蹈”獨特的藝術形式,“傳華夏正聲”(即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時代舞譜”(即立足新時代,用舞蹈語言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一份貢獻)。2.服務地方的題目“齊風魯韻的舞蹈表達”主要激勵參賽院校和團隊通過對賽事承辦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習,創作和展示一批弘揚“齊風魯韻”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的優秀舞蹈作品。
賽題要求:兩個題目鼓勵參賽選手和團隊通過舞蹈創作、表演、教學展示等形式參賽,通過舞蹈藝術語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賽題5:開放賽題
凡是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遵循,涉及“文化中國”主題,尤其是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各類文化文藝作品(含戲劇影視、文學創作、數字文化、非遺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樂或其他作品)均可報名參賽。
二、參賽規則
(一)賽題1、2、3、5
1.參賽資格
參賽對象為中國(含港澳臺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讀研究生和將于2024年9月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國外大學在讀研究生和國內大學在讀留學研究生。
2.人數要求
以參賽隊為基本報名單位,每個參賽隊由1-5名學生組成,設置隊長1名。每個參賽隊可選指導教師1-2名。
3.作品提交
參賽隊在大賽官網上注冊(已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請在注冊時備注研究生培養單位)、完善報名信息、組隊。參賽人員所在研究生培養單位進行資格審核后在官網上提交參賽作品。
4.作品要求
參賽以作品為單元,同一隊伍可以同時參與多個賽題,同一賽題提交作品數不超過2個,同一作品不得重復參與不同賽題。參賽作品內容應緊扣大賽主題及賽題要求,必須為原創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開發表或在其他賽事獲獎的作品參賽。
5.知識產權與作品版權
參賽作品的知識產權歸參賽者所有。大賽組委會有權將參賽團隊提交的參賽作品、作品相關、參賽團隊信息用于宣傳品、相關出版物,有權指定及授權媒體發布、官方網站瀏覽及下載、展演(含巡演)等活動項目。
6.組織聲明
專家委員會享有對賽題的最終解釋權,保留對比賽規則進行調整修改的權利、比賽作弊行為的判定權利和處置權利、收回或拒絕授予影響組織及公平性的參賽團隊獎項的權利。
(二)賽題4(舞蹈專項賽題)
舞蹈專項賽題分為專業和非專業兩個賽道參賽和評獎,主要圍繞舞蹈創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個組別制定比賽規則。
1.參賽資格
專業賽道:凡正式注冊的在讀舞蹈專業領域研究生(碩士、博士)以及已確定攻讀舞蹈專業領域研究生資格的本科生均可參賽,鼓勵港澳臺地區及國際舞蹈專業領域研究生參加或觀摩比賽。
非專業賽道:參賽對象為非舞蹈專業領域的中國(含港澳臺地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讀研究生和將于2024年9月入學的研究生,以及國外大學在讀研究生和國內大學在讀留學研究生。
2.參賽方式
專業賽道:以各培養院校為單位組成參賽隊,進行資格審核、完善報名信息。培養院校統一將參賽作品報送至大賽專家委員會藝術學組秘書處。
非專業賽道:參賽隊員在大賽官網上注冊(已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請在注冊時備注研究生培養單位)、完善報名信息、組隊。參賽人員所在研究生培養單位進行資格審核后在官網上提交參賽作品。
3.報名要求
專業賽道:各培養單位每個組別報送參賽作品(課程)不超過4個(若超額報送則取消該單位參賽資格),同一作品不得兼報兩個組別,參賽作品需由培養單位統一整理報送至大賽專家委員會藝術學組秘書處,秘書處不接受個人單獨報送。
非專業賽道:每個組別提交作品數量不超過2個。
4.人數要求
參賽作品編導人數不超過3人,課程展示主講學生不超過2人,指導教師人數不超過3人,演員(配合課程展示的學生)人數視作品情況而定。
5.知識產權與作品版權
參賽作品知識產權歸參賽者(培養單位)所有。大賽組委會有權將參賽團隊提交的參賽作品、作品相關、參賽團隊信息用于宣傳品、相關出版物,有權指定及授權媒體發布、官方網站瀏覽及下載、展演(含巡演)等活動項目。
6.組織聲明
專家委員會享有賽題的最終解釋權。專家委員會保留對比賽規則進行調整修改的權利、比賽作弊行為的判定權利和處置權利、收回或拒絕授予影響組織及公平性的參賽團隊獎項的權利。
三、賽制賽程
本屆大賽分為初賽與全國決賽兩個階段。
(一)初賽
參賽學生通過大賽官方網站提交參賽作品。評審專家組將分賽題和組別分別對參賽作品進行在線評審,并最終確定進入決賽的作品。如有需要,評審專家可要求參賽隊員通過騰訊會議進行視頻、語音遠程答辯,以求對參賽隊和參賽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評審決定。
初賽階段各賽題的主要評審標準如下:
賽題1、2、3、5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應用價值: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注重產學研融合,發揮先進文化的傳播功能,創造社會效益。
作品形式:作品的完成程度、藝術性、功能性等。
展示效果:提交的材料是否重點突出、邏輯清晰、論述充分。
賽題4(舞蹈專項)創作組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作品形式:作品的結構具有合理性、完整性、連貫性;作品形式追求創新與特色;較好地把握和體現藝術作品的風格特質,運用舞蹈作品在動覺、聽覺、視覺舞臺呈現的綜合要素,能夠將形式與內容相融統一。
職業素養:創作者具有從事編導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具有很好的藝術審美力與音樂素養。
應用價值: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先進文化的傳播功能,創造社會效益。
賽題4(舞蹈專項)表演組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藝術表現力:對作品思想主題的理解與把握能力;對人物塑造和情感體現的表現能力;對音樂風格和性質的感悟與體現能力;很好地完成演員的二度創作;在作品的表演中體現出舞者的主動性、靈活性和表演活力。
技術技能與職業素養:具有很好的專業身體素養、舞臺氣質與職業風范;技術嫻熟、動作協調;能夠將技術融入作品內容中,達到技藝相通、形神兼備。
應用價值:對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發揮先進文化的傳播功能,創造社會效益。
賽題4(舞蹈專項)教育組評審標準:
文化內涵:符合文化“兩創”主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創造創新:融入時代精神,結合現代元素,以新的觀念、手段、技術、表現形式,努力實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教學設計:很好地完成過程教學展示與結果教學展示;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內容基于各舞種教材,符合《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求科學性和探索性;教學方法選用恰當有效;教學步驟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教學過程:教學環節設計合理,能運用舞蹈教學理論加以闡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注重反饋、矯正,使學生對教學目標有較高的達成度。
語言與教態:普通話標準,語言規范、流暢、邏輯性強;運用體態語標準、適度;儀態端莊,精神飽滿;配合PPT講解教案。
大賽決賽入圍名單在大賽官網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接受各校師生書面舉報與申訴。舉報與申訴需完整填寫《中國研究生“文化中國”兩創大賽復議申請表》。
(二)決賽
決賽為現場展示。進入決賽的參賽選手將到決賽現場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現場演示和講解,并且回答大賽專家委員會委員的提問。大賽專家委員會將現場對進入決賽的作品進行評比和打分。
(三)賽程時間表
注:具體時間根據大賽的實際情況可能進行調整,請及時關注大賽官網通知。

四、作品提交要求
(一)賽題1、2、3、5
1.參賽作品提交形式為帶語音講解的PPT和附件。需將參賽作品(文檔、圖片、視頻、動畫、帶語音講解的PPT等)打包壓縮上傳至百度云盤,上傳完成后為參賽作品壓縮包生成分享鏈接(提取方式務必選擇分享鏈接自動填充提取碼)并確保鏈接1年內有效,隨后在系統提交作品處提交作品鏈接。壓縮包命名規則:賽題-團隊名稱-作品名稱。初賽階段不要求參賽隊伍提交實物。
2.PPT是初賽評審的主要依據,包括但不限于創作背景、設計理念、創新創意、效果演示等內容,PPT必須提前錄制語音講解,并可以動畫、視頻等形式展示,播放時間不超過5分鐘。
3.評審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視頻和附件中體現,參賽作品中嚴禁出現個人信息、指導教師信息、學校信息及其他賽事標識等。
(二)賽題4(舞蹈專項賽題)
1.專業賽道
(1)本屆舞蹈專業賽道分為舞蹈創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個組別。參賽作品為舞蹈作品(課程展示)視頻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張彩色作品劇照、作品簡介(不超過100字),報名材料需由培養單位統一郵寄至大賽專家委員會藝術學組秘書處。
(2)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每個作品時間不超過7分鐘,群舞作品時間不超過8分鐘,小舞劇時間不超過30分鐘(入圍決賽的小舞劇需根據現場活動要求調整作品時長),課程展示時間不超過15分鐘。
(3)舞蹈專業創作組參賽作品須為2023年11月以后的未公開發表的原創作品。
(4)評審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視頻和附件中體現,作品視頻中嚴禁出現個人信息、指導教師信息、學校信息及其他賽事標識等。
2.非專業賽道
(1)本屆舞蹈非專業賽道分為舞蹈創作、舞蹈表演兩個組別。參賽作品為舞蹈作品(課程展示)視頻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張彩色作品劇照、作品簡介(不超過100字)。需將參賽作品打包壓縮上傳至百度云盤,上傳完成后為參賽作品壓縮包生成分享鏈接(提取方式務必選擇分享鏈接自動填充提取碼)并確保鏈接1年內有效,隨后在系統提交作品處提交作品鏈接。壓縮包命名規則:賽題-組別-團隊名稱-作品名稱。
(2)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每個作品時間不超過5分鐘,群舞作品時間不超過7分鐘。
(3)非專業賽道創作組參賽作品均須為未公開發表的首演作品。
(4)評審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視頻和附件中體現,作品視頻中嚴禁出現個人信息、指導教師信息、學校信息及其他賽事標識等。
五、大賽獎項設置與獎勵辦法
大賽分賽題評審。初賽各按提交作品數量確定一定比例推薦進入決賽。決賽設置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并評選優秀組織單位和優秀指導教師。此外,根據主題賽事特點設置專項獎及其他特色獎項。
六、報名方式
我校賽隊通過掃描下列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同時加入QQ群:736236977 。報名截止日期為2024年8月10日。

報名網址: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2c9080178e896671018e97ce7525018b/2c9080188fc20569018fc3d5db43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