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津云客戶端、《天津教育報》今日頭條號報道63棵來自河北省贊皇縣的酸棗苗落戶天商勞動教育基地。來自河北省贊皇縣的63棵酸棗苗在天津商業大學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落戶了。酸棗苗是由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張彥青教授和贊皇縣共同捐贈的科研育苗。
津云客戶端報道原文如下:
63棵來自河北省贊皇縣的酸棗苗落戶天商勞動教育基地
2025-04-11 17:50 津云
“今天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我們和老師一起種下了63棵酸棗苗,這既是一次勞作,也是我們第一次親手種下科研種苗。”天津商業大學2023級制藥工程的鄧西漫興奮地說。
近日,來自河北省贊皇縣的63棵酸棗苗在天津商業大學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落戶了。酸棗苗是由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張彥青教授和贊皇縣共同捐贈的科研育苗。張彥青教授介紹:“京津冀農村山區野生酸棗資源豐富,但附加值與綜合利用水平較低,學校團隊經過十余年聯合科技攻關,創造性地對酸棗從資源、栽培、采收加工到化學成分分析,從作用機制研究到營養功能開發,再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完成了酸棗營養功能成分高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攻關并轉化為產品,實現了酸棗種植生產的產業化路徑,大大提高了當地百姓的收入。本次把酸棗苗帶進校園,也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和參與到我們的科研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提升專業素養。”

據了解,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把勞動教育與教學科研主動結合,將科研種苗種在了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試驗田不僅是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更是科研創新的前沿陣地。在這里,師生們開展一系列與科研相關的學習和研究活動,從栽種、育苗做起,面對植物與土壤的適配性,他們一遍遍提取分析、調整方案;面對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他們一次次論證實驗、查閱資料,把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變成田間地頭的實踐和探索,把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變成了眼前的一顆顆苗木和一個個實驗數據。
就這樣,科研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緩緩發芽,專業知識和素養深深向下扎根,實踐能力和勞育美德欣欣向上生長。

天津商業大學2022級生物技術專業學生趙嘉怡興奮地說:“蘭州的百合、慶陽的沙棘、武清的葡萄、西青的菜花……這都是我們親手種下的,我們每天會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并把它們記錄下來。沙棘發芽了,百合冒頭了,酸棗挺拔了……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把課本上的知識真正和實際結合了起來,那些抽象的知識一下子具象化了!”
談及為什么會想到這么做時,該學院黨委副書記田海榮說:“學校開辟了這片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我們希望把它利用好,建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戶外課堂,將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科學研究緊密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勞動實踐養成勞動習慣,提升自身勞動素養和綜合能力。我們會繼續引進更多的科研植物,讓這里成為科研創新的前沿陣地,成為產學研合作的橋梁。”

下一步,天津商業大學將繼續以勞動教育基地為依托,將勞動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記者 姜凝)
天津教育報今日頭條號報道原文如下:
63棵來自河北省贊皇縣的酸棗苗落戶天津商業大學勞動教育基地
2025-04-14 11:20·天津教育報
本報訊(記者 彭未風 通訊員 張文輝)日前,來自河北省贊皇縣的63棵酸棗苗在天津商業大學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落戶。這批酸棗苗是由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教授張彥青和贊皇縣共同捐贈的科研育苗。
張彥青介紹:“京津冀農村山區野生酸棗資源豐富,但附加值與綜合利用水平較低,學校團隊經過十余年聯合科技攻關,創造性地對酸棗從資源、栽培、采收加工到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從作用機制研究到營養功能開發,再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完成了酸棗營養功能成分高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攻關并轉化為產品,探索了酸棗種植生產的產業化路徑,大大提高了當地百姓的收入。” 本次把酸棗苗帶進校園,也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和參與到科研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提升專業素養。

天津商業大學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把勞動教育與教學科研主動結合,將科研種苗種在了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試驗田不僅是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更是科研創新的前沿陣地。在這里,師生們開展一系列與科研相關的學習和研究活動,從栽種、育苗做起,面對植物與土壤的適配性,他們一遍遍提取分析、調整方案;面對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他們一次次論證實驗、查閱資料,把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變成田間地頭的實踐和探索,把書本知識和課堂教學變成了眼前的一顆顆苗木和一個個實驗數據。
正在地里種植的趙嘉怡是2022級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她興奮地告訴記者:“蘭州的百合、慶陽的沙棘、武清的葡萄、西青的菜花……都是我們親手種下的,我們每天會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并記錄下來。沙棘發芽了、百合冒頭了、酸棗挺拔了……每天都有不一樣的驚喜!這樣的活動讓我們把課本上的知識真正地和實際結合了起來,那些抽象的知識一下子具象化了!”
談及為什么會想到這么做時,學院黨委副書記田海榮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應著眼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高校提升勞動教育質量提供了遵循。學校開辟了這片勞動與科普教育基地,我們希望把它利用好,建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戶外課堂,將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科學研究緊密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勞動實踐養成勞動習慣,提升自身勞動素養和綜合能力。我們會繼續引進更多的科研植物,讓這里成為科研創新的前沿陣地,成為產學研合作的橋梁。”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學校將繼續以勞動教育基地為依托,將勞動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探索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