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天津教育報》報道我校開展首期“場館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近日,天津商業大學組織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前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以“行知中國”為主題,開展首期“場館里的思政課”現場實踐教學。
報道原文如下:
天津商大開展首期“場館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
上好“行走的思政課”
本報訊(記者彭未風通訊員張文輝)近日,天津商業大學組織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前往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以“行知中國”為主題,開展首期“場館里的思政課”現場實踐教學。
在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天津商大思政教研部教師張鶴麗帶領學生開展現場教學。張鶴麗與講解員穿插配合,在參觀中教學,在教學中參觀,結合場館中的珍貴史料,以周總理的事跡生動闡釋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及中國革命道德等相關內容,講清了革命偉人勤政愛民、克己奉公、鞠躬盡瘁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風范。
在平津戰役紀念館,思政教研部教師張蘇媛、原理教研部教師賀坤開展現場教學。兩位教師與講解員共同授課,不僅讓學生深刻體會平津戰役推進的艱難曲折,深切感受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縱觀全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和胸懷,而且深刻理解了平津戰役勝利對解放全中國的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張蘇媛重點講解了發揚中國革命道德的現實意義,賀坤則結合平津戰役中人民群眾踴躍支前的系列數據和感人事跡,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原理。
參加實踐教學的學生們紛紛表示,這種現場教學有別于傳統思政課理論課堂,寓教學于親身實踐中,用更加立體、生動、感性的方式讓他們領悟教材中講述的深刻道理。天津商大生物工程2301 班學生李佳鑫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革命情懷,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生物技術2302 班學生盧羿廷表示:“通過這次實踐教學,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要向周總理學習,更加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將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天津商大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堅持開門辦好思政課,以“行知中國”為主題,建設了多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聘請多位社會各界專家擔任思政課兼職教師,努力構建“思政實踐選修課、場館里的思政示范課、課內思政綜合實踐課”三維實踐教學體系,上好“行走的思政課”。首期“場館里的思政課”依托共建合作實踐教學基地,聚焦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現場教學,把鮮活的史實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實現“ 學思踐履、行知天下”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打造天商思政課實踐教學品牌。近期,學校還將繼續聚焦商業文化、津沽文化等主題,開展現場教學,打造天商思政課實踐教學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