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影视合集在线播放入口在线观看平台 ,人妻无码福利_DVD最新电影在线观看

媒體天商
首頁 > 媒體天商 > 正文
《天津日報》報道我校學生志愿者赴津南區開展抗疫社會實踐活動
2022-01-30

1月30日,《天津日報》1版《聽!青春之歌唱響津沽大地──我市高校大學生志愿者赴津南區開展抗疫社會實踐活動》一文中,報道我校學生志愿者赴津南區開展抗疫社會實踐活動。

原文如下:

聽!青春之歌唱響津沽大地

── 我市高校大學生志愿者赴津南區開展抗疫社會實踐活動

本報記者 張雯婧

如果青春有顏色,那或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而在1月16日至22日,青春的顏色,變成了白色。

1月8日,我市打響“硬剛”奧密克戎阻擊戰。在校園、在社區,廣大青年學子迅速投入志愿服務中。得知津南區疫情防控工作壓力較大,1月15日,我市高校大學生紛紛主動請纓,迅速集結。隨后,5582名師生赴津南區開展抗疫社會實踐活動。

他們白衣戰袍披身,執甲守護一方;他們唱響青春之歌,讓青春夢想在抗疫一線綻放光芒。

請戰!

“孩子們,我即將去津南參加抗疫。在這個特殊時刻,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我更應該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老師,我跟您一起去!”“我也去!”“我也去!”

1月15日,當河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富強發出即將支援津南區疫情防控的信息后,學生們“我要一起去津南”的回復,瞬間刷屏。

“到條件最艱苦、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就在王富強感動萬分之時,在我市多所高校,大學生紛紛主動請纓,請求“出戰”。一封封按著鮮紅手印的“請戰書”,不斷向社區、向學校表達著一顆顆“出戰津南”的熱血之心。

“若有戰,召必回!這個時候,我必須上!”在天津城建大學,已經連續多日在社區參與志愿服務的退役大學生士兵劉家安鄭重許下承諾:“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去!請黨放心,請老師放心!”

“作為學生黨員,關鍵時刻就要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在天津理工大學,面對老師和同學的關切,大學生孫悅毫不猶豫地告訴大家:“我是聽障生,但請大家相信,我能行!”

“在這場戰斗中,我看到了太多共產黨員的身影,聽到了太多感人的故事,我決定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我要到津南去,請黨組織考驗我!”在天津工業大學,大一學生劉德奕白天剛剛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晚上便選擇奔赴津南抗疫。

“孩子,我們為你驕傲!”當得知兒子要去津南做一名志愿者,天津財經大學學生李煥龍的父親,馬上為他做了一碗雞蛋面,“順順利利,我們支持你!”父親紅著眼眶,為兒子豎起大拇指。

在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一個個“老師,我是醫學生,我要去津南”的堅定“請求”,不停地涌進輔導員老師的手機。

在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商務職業學院……王富強沒有想到,那一晚,津城的青春力量愛潮涌動,迅速集結,5096名大學生志愿者整裝待發。

出征!

“可以出征!”

1月16日一早,5096名大學生志愿者正式趕赴津南區開展抗疫社會實踐活動。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也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教委統籌安排,派出486名教師,隨隊出征。

“閨女,你也來津南了,好樣的,一定注意安全!”路上,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生志愿者孫嘉迪,接到了同在津南抗疫的父親的電話。父親的一句“打贏這場仗,咱爺倆一起回家”,讓這個堅強的姑娘哭了。

進入津南后,立即清點物資,參加安全培訓……“封控區需要455名志愿者,請立即前往!”“即刻出戰”的消息來得有些讓人猝不及防。

“我們可以!”“我們沒問題!”面對任務,各高校實踐團爭先恐后。經過慎重考慮,首批8所高校455名志愿者組成6個分隊,先行進入封控區。截至當晚11時30分,6個分隊全部抵達值守崗位。

寒風刺骨的冬夜。

455名全副武裝的“大白”,化作“守門員”。這一晚,他們的任務是每人值守一個樓門。

零下10攝氏度。夜靜得讓人只能聽到面罩外的風聲和面罩內自己的呼吸聲。不吃不喝、不能走神,隨著時間的推移,疲憊、寒冷、饑餓、口渴、呼吸不暢……一個個困難向他們襲來。堅持!必須堅守到最后一刻!

1月17日7時,在晨曦的霞光中,大學生志愿者圓滿交上了封控區首次值守的接力棒。

在核酸大篩現場服務保障,在社區和公路卡口值守,走村入戶廣泛宣傳防疫知識,協助街鎮統計防疫數據、開展流調,在菜市場、超市為居民配裝菜品、生活物資……志愿服務全面展開。

“我們來到津南就是來戰斗、奉獻的。面對疫情,作為青年一代,我們必須沖鋒在前,責無旁貸!”正如天津體育學院學生志愿者張瀚文所說,不懼風險與嚴寒,勇挑責任與重擔,在人民需要的地方,青春的身影,一直在行動。

誓言!

“對黨忠誠、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為打贏津南保衛戰作出最大貢獻!”在大學生志愿者抵達津南區的第一時間,各高校迅速成立臨時黨委,下設87個臨時黨支部,以黨建引領高效推進抗疫工作。面向黨旗,黨員師生莊嚴宣誓。

錚錚誓言,是5582名逆行出征的高校師生立下的“軍令狀”。

戰“疫”前線,許許多多的高校學子把黨徽、團徽戴在胸前。團旗跟隨黨旗,高高飄揚。

“身為軍人,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時義無反顧、挺身而出是我的職責;身為醫學生,救死扶傷、扶危救困是我們的使命。”1月21日,在天津醫科大學實踐團駐地,該校志愿者、碩士研究生韓啟超與大家分享了自己曾經的軍旅生活,并重點講述了在此次抗疫社會實踐活動中的收獲。

在疫情防控的間隙,像這樣的分享會、學習會、座談會,幾乎每天都在進行。“這是一堂開在抗疫一線的思政大課,這一次學生們成為主角。他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基層一線疫情防控中貢獻青春力量,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同赴津南參與抗疫的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說。

因為親身經歷,更能切身感受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初心和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也更進一步增強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津南一“戰”,838名大學生志愿者、2名帶隊教師向臨時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特殊時刻,他們選擇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共克疫情,期待花開……”每天晚上,這樣一句溫暖而又有力量的話語,都會在天津師范大學實踐團駐地響起。這是志愿者們專門為一同抗疫的師生創辦的電臺節目──《師大晚安》。主持人何姿岳清楚地記得,最后一期節目,她為大家播放了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1月22日,5582名師生歸來。在津南,他們用青年力量凝聚起青年擔當。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未來的他們,將與全市68萬高校大學生一起,共同成長為這座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守護者。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

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來源: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作者:張孟凱 編輯:張孟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