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我校經濟學院院長梁學平教授做客《天津日報》9版思想會客廳欄目,就“數字賦能 激發產業轉型乘數效應”話題,與日報評論員開展對話。他指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數實融合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數字技術賦能也從企業內部延伸到了對行業的全生態滲透,越來越強調全鏈條協同升級。
報道原文如下:
思想會客廳
數字賦能 激發產業轉型乘數效應
對話人:
梁學平 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娜 本報評論員
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數字經濟深刻影響著千行百業。深度發掘數字技術賦能潛力,激發產業轉型乘數效應,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李娜:推進數實融合,產業數字化是一個重要方向。從智慧港口無人駕駛的運輸車,到柔性生產線上的定制化生產,再到生產車間內“上崗”的智能機器人,數字技術正融入經濟發展各領域。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是數字技術的單點應用,而是要轉向由內而外、全方位、全產業鏈條的改造提升。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梁學平: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數實融合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數字技術賦能也從企業內部延伸到了對行業的全生態滲透,越來越強調全鏈條協同升級。以制造業為例,雖然流程長、門類多、應用場景復雜,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行業間的關聯,正因數字技術連接變得更緊密。強化這種連接,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全產業領域人、機、物各要素互通互聯乃至網絡化協同等方面的支撐作用,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倍增效能方能顯著釋放,激發產業轉型乘數效應。
李娜: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是某個企業的“獨唱”,而是上下游聯動的“協奏曲”。充分發揮頭部企業帶動作用,積極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大中小企業融合創新和協同升級,是以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轉型的關鍵路徑。
梁學平: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在上下游企業協同中推進。其中頭部企業具有資金資源優勢,聚焦核心業務加快數字化轉型,有利于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轉型樣板。而中小企業貼近市場、反應迅速,推動其在生產模式、商業模式、服務模式上加快數字化改造,打造差異化、場景化、智能化的數字產品和服務,可以增強全鏈條競爭力,由此形成以大帶小、以小托大轉型發展模式。這是兩個點,還要強調一個面──產業集群。天津正加快構建“1+3+4”現代產業體系,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建設,通過大數據等新技術促進各方資源協同合作、精準匹配,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生態綜合體,推動數字化轉型向跨企業、跨鏈條、跨產業拓展,這是一個大的方向。
李娜:協同需要支撐,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至關重要。以平臺為載體,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人力、資本、技術等各個鏈條全面聯通,就等于給產業數字化轉型加裝了助推器。在您看來,將工業互聯網的這種助力作用發揮好,需著重從哪些方面發力?
梁學平: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如果說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推進產業轉型的“好鋼”,這個“刀刃”就是針對企業核心業務數字化轉型的場景化解決方案。發揮工業互聯網作用,聚焦重點行業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和場景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并推動產業創新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培育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等都很重要。抓住這些關鍵著力,實現從硬件到軟件適度超前布局、提升平臺服務水平,尤其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不會轉、不易轉的問題,將為整個產業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進一步數字化轉型打下基礎。
李娜:數字生態與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緊密相關。能否進一步完善創新應用、服務融合、跨界融合的良好生態體系,為推進產業數字化提供更優發展環境,直接影響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度、廣度和進程。
梁學平:產業生態好比培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土壤”,讓土壤更肥沃,就要圍繞“培育”創設條件,比如在激發數字技術創新活力方面,對開展前瞻性研究、取得產生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研發團隊和領軍人才給予獎勵,對實施信息化改造、工業互聯網融合試點的企業給予補助,等等。引導從企業到行業,從政府到全社會,形成全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行動共識,是優良產業數字生態真正建立起來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