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天津教育報》頭版頭條以“思政教育與大學生‘零距離’——天津商業大學思政工作改革紀實”為題報道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情況。
全文如下:
前不久,在天津商業大學的一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教師李欣利用大屏幕展示出一張照片。她說:“這是一組國內多家媒體聯合舉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人物評選’的榜單,大家怎么看?”照片中,袁隆平等“國寶級”科學家與多位娛樂明星、流量明星出現在同一榜單中,引起了學生們對“中國精神”的激烈討論?!半m然娛樂明星也創造了社會價值,但不能與科學家相提并論。”……隨著討論不斷深入,學生們不斷加深了自己對“國家精神”的理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中,發表各自看法,思政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近年來,天津商業大學在“高素質隊伍、高規格平臺、高水平成果”的思政課總體思路引領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思政”格局。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張敏介紹:“思政教育首先要貼近參與教育的人,貼近教師、貼近學生,緊緊圍繞人成長的需要開展教育。我們通過建設貼近師生的學科、組織貼近生活的實踐,讓師生真正享受思政教育的魅力?!?/p>
學科育人,讓思政課堂真正“活”起來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電子商務1702班李國瑋、劉帥龍走上講臺,他們選擇了“你的價值觀”這一話題與同學們討論。課前,他們以隨機采訪的方式,在校園中詢問大學生“你的價值觀是什么”“如何理解價值觀”,然后對采訪結果進行總結,結合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利用課上的交流展示環節與同學共同探討。
為了讓思政教育更貼近學生生活,從大一開始,學校就鼓勵學生主動走進生活,發現問題,并在課上給學生留出舞臺,展示自己的調查和思考。李國瑋說:“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書本中尋找答案,貌似枯燥的理論知識有了‘用武之地’,更易被大家理解?!?/p>
從去年開始,劉華香副教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就增加了“一周新聞展示”環節,每周由一個小組整理一周的時事新聞與同學分享。劉華香說:“這些年,我們一直思考怎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抬頭率,就是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思政教學中。有了貼近生活的體驗,學生再學習理論就有了更深刻的體會?!?/p>
而教師張江芬則采取了“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前,她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困惑的問題,帶著問題來上課,而提問的數量與質量也成為她對學生考核的內容之一。
實踐育人,讓學生感受思政的魅力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前不久,又一名學生登上了“思政大講堂”。從去年開始,天津商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實施“雙堂輪動”,教師的課堂和學生的講堂相結合?!皩W生經過準備和教師的指導走上講臺,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挖掘?!瘪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任課教師陳映霞介紹。
在上學期,在共產黨宣言提出170周年之際,學校組織了百人朗誦共產黨宣言活動。在陳映霞的牽頭下,學校還成立了共產黨宣言學習小組,每周四、五研讀學習交流經典著作。學生會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思政課內容的見解,曾有一位學生采訪家中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長輩,并以視頻采訪的方式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1300年前,長安城中設有東、西兩大市場,是當時規模宏大、國際貿易繁榮的商業市場……這是買‘東西’的由來?!薄敖z路文化長廊”是天津商業大學一群學生自己創立的微信公眾平臺,在平臺上介紹“一帶一路”相關知識和文化思想,并分享自己的實踐和學習體會。今年6月2日,團隊曾走進古城西安,踏上了他們的絲路之旅,親身感受絲路文化。
財務管理專業2016級學生肖龍說:“高中時,大家都是為了考試才背誦政治知識,而進入大學,教師給了我們很多展示和交流的機會,我們真真正正地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在通過親身經歷去感受思政的魅力?!?/p>
教師李磊介紹,任何實踐活動的設計一定是圍繞相關課程中的一個具體內容,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認識,從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互動和融合。
學術育人,研究到位才能上好思政課
“思政課教師做的是‘以理服人’的工作。如果自己沒有研究,怎么能‘理直氣壯’地把道理說透徹呢?所以我們堅持,理論一定要經過自己的認真研究?!瘪R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楊東在采訪中說。
馬克思主義學院以“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這一強勢學科為基礎,發揮該學科在教學科研方面的綜合優勢,帶動其他學科跨越式發展。學院設立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名師工作室;設立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專項資助項目,鼓勵有創意、有推廣價值的教改項目;對于腳踏實地、潛心學術的青年骨干教師,設置“青年教師學術成長計劃”予以重點資助扶持;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組織集體攻關,建立科研團隊的激勵機制,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與參與度,以嚴謹的學術貫穿到育人的各個環節。
目前,馬克思主義學院擁有教育部教學科研創新團隊、天津市教學改革示范創新團隊和天津市高等學校創新團隊等多個省部級團隊,為教師加強研究、改進教學提供了重要平臺。
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安晉軍說:“我院學術研究堅持與時俱進、問題導向、直通課堂,隨著國家的發展及時更新研究內容,將教學的重點、難點作為研究重點,將研究成果直接運用到課堂,實現了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無縫對接與深度融合。學術研究實現了從教學中來、到教學中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