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馬克思把人類幸福與自身完美的統一作為人生追求,極端厭惡“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毅然選擇最能為人類謀幸福的事業。他是那么說的,也是那么做的。李曉霞深深地被馬克思為全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斗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毅然選擇研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想探索我們指導思想的源泉所在”。鉆研專業之余,她還承擔了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研究生黨支部書記、學院研究生會黨建辦主任的職務,并成為天津市“青馬工程”第三期學員。
以勤為路 躬行踐履
“對他人寬容,對自己心狠”是李曉霞的座右銘。對于學習,她要求自己始終有一顆耐得住坐“冷板凳”的心,嚴格執行制定的學習計劃,決不允許有一絲松懈。她也注重反思學習的內容,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她看來,“不論學習什么專業都首先應該有認真踏實的態度,態度決定高度。”加之內心對專業的信仰與熱愛,李曉霞成為了同學們眼中的“學霸”。本科成績就名列前茅的她,研究生專業成績仍名列前茅,多項單科成績排名第一。
“我對黨組織很向往,剛一入大學就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由于本科時已經被吸納為中共黨員,她時刻以優秀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基于輔導員和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她承擔了學院研究生黨建辦主席的角色。面對成員不熟悉黨建工作的情況,她本著高度的耐心細心,用切身實踐去解決拖沓現象,保質保量地推進工作。“凌晨的天商,因為黨建工作的原因,見過很多次。”作為2018級研究生黨支部書記,除了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搞好“三會一課”外,她注重開展形式多樣的黨日活動來凝聚大家。2019年6月,她帶領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研究生黨支部開展的“傳承五四百年精神,譜寫新時代青年華章”黨日活動獲評天津市教育系統“最佳黨日”。學業繁重,工作繁瑣,但因為心中的那份堅持和熱愛,她承受住了壓力。“學習累了,就找點工作做。” 學習和工作,一張一弛,松弛有度,哪一樣都沒有落下。
欲出其劍 必利其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李曉霞深知,走出校園親身參與社會實踐能夠讓她了解世情、民情、黨情,正確認識自己,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提升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
提及印象最深刻的實踐活動,她馬上想到了2019年上半年參與的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北辰區網信辦開展的“一本書就是愛”圖書捐贈活動,通過網信辦捐贈平臺寄給了山區的孩子們300余本書。而這起源于她在一次下鄉實踐活動中的經歷。“當時去到了一個村里的貧困人家,父親癱瘓在床,家里的6歲小孩因貧困無法進行學業,留在家照顧父親,每天和一只雞為伴,當問他想上學么,他用力的點點頭。”這深深地觸動了李曉霞,“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但貧困地方的孩子們用瘦弱的肩膀過早就承擔起了生活中本不該屬于他們的重擔,讓人心疼。我希望能通過我的綿薄之力幫助他們,讓他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為他們打開通往知識海洋的那扇窗。”在輔導員的引領下,她還先后參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層宣講實踐行活動、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宣講活動等,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而面對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李曉霞在居家隔離結束后,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到,志愿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變成“宣傳員”,積極向居民宣傳防疫等知識、協助做好外來人員和聚集人員的勸退勸離工作。她還是“戰斗員”,除了排查疫情,還協助社區對進出人員及車輛排查登記、發放出入證、做好外來人員和聚集人員的勸離勸散等工作。因為在志愿服務崗位上出色的表現,李曉霞于2020年3月獲評陽泉市城區星級志愿者。臂膀上的紅袖標猶如螢火一般,有燎原之勢,無時無刻不彰顯著李曉霞作為90后黨員的勇氣和擔當。
生如夏花 志在“青馬”
在一次學院舉辦的宣講交流會上,李曉霞第一次了解到“青馬工程”為何物。李曉霞被市級“青馬工程”學員盧同、王曉宇身上散發出的魅力吸引。“那是堅定不移、發自肺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學習精神,是扎根基層、奉獻社會的使命擔當。正在攻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的我燃起了心中從未有的熱情。” 經過筆試、面試、心理測試、考察談話等環節的層層篩選,她最終得償所愿。
為期數月,每周雷打不動的理論學習是每個“青馬”學員的必修課,通過老師的精彩講授,李曉霞對青馬工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青風吹遍地,馬踏待騰飛”是她對青馬的獨家解讀。“‘青馬’的風吹遍了中華大地,也吹進了我的心里,相信我能乘風騰飛,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為引導學員樹牢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堅定信念,2019年暑期,天津團市委還組織“青馬工程”第三期培訓班學員赴蘭考、林州開展了“追尋英名守初心 不負青春擔使命”主題立志活動。在蘭考,她拜謁焦裕祿烈士墓,參觀焦裕祿同志紀念館,在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焦桐”樹下重溫了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的事跡和感天動地的精神,走過林縣 “人間天河”。在林州,她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重走“紅飄帶”、觀摩青年洞,觀看了珍貴的歷史影像和實景話劇……她被一塊塊人工鑿成的、有棱有角的青石折服,更被當年林縣人民重整河山的英雄氣概和劈山引水的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無論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李曉霞深深地記得她來時的路,并發出了響亮的聲音:“畢業后,我將奔赴基層,會同所有青馬人一道努力學習和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讓青春在基層淬煉中熠熠閃光,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祖國與人民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校報記者/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