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刻苦鉆研,從日語小白成長為日語學霸;他積極勇敢,從零經驗者成長為“實踐達人”;他熱心負責,從靦腆新生成長為稱職班助。“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是他的座右銘。在他看來,人生有無數新可能,勇于嘗試和堅持學習是必要堅守,奮斗應該是青春的底色。他就是我校第五屆“身邊榜樣”優秀學生成長分享團成員、外國語學院日語1801班胡海。
學習是一種習慣
高考之后,懷揣著同聲傳譯夢想的胡海,毅然選擇攻讀日語專業。日語這一全新領域給他帶來樂趣的同時也給他帶來新的挑戰。身邊同學對日本各方面文化都有一定了解,而他卻是一個小白,對日語更是一無所知,學習起來困難重重,他只能加倍努力。“我一直堅持晨讀和背誦,作為一名外語學習者,勤奮和習慣養成是必不可少的。”
勤奮學習之余,他開始著重反思并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漸將專業學習與興趣愛好相聯系。胡海對攝影十分感興趣,他嘗試了解日本攝影作品,并深入鉆研其日文簡介。新聞播報也是他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他會分析總結中日播報的異同,將語言學習融到生活中。努力自然有收獲,他的成績績點一直在專業前列,收獲過學校一、二等獎學金。
在班級里,胡海還是學委。他時刻都要作為“橋梁”與老師和同學溝通,第一時間轉達各種學習、考試通知,還會抽出時間和同學們分享學習心得,及時溝通交流,力求共同進步。他說,“學習委員的工作是圍繞學習進行的,也不失為提升自我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很多。”
實踐是一種磨煉
如果說學習教人學問,那么實踐則讓人懂得如何運用。胡海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將所學轉化為所用是他努力嘗試的事。大學之初,胡海參加了學院學生會,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課業相互交織,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對活動策劃和主持人工作一無所知,到得心應手的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他經歷過許多困難。回想大一,初次撰寫策劃文案時無從下手,一邊詢問學長學姐一邊自己不斷嘗試,在多次修改完善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策劃文案,那種欣慰的心情至今仍歷歷在目。參與舉辦過多次活動的他這樣說道,“我一邊模仿著別人一邊自己摸索,在反復的實踐中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在他看來,是實踐磨煉出了他的大局觀和隨機應變能力。
對于胡海來說,假期也是學習實踐的好機會。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去教育機構實習,他曾從20多名英語專業學生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教育機構英語講師的崗位,也面試到了教育機構日語講師的職位。擔任講師時,課前他會認真備課,做充分準備,課上注重與學生的溝通,這項工作的鍛煉讓他知識輸出和溝通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不僅如此,他還參加過各類刊物的翻譯工作,涉及時尚雜志、周刊、教材等,總翻譯量達10萬字。他還積極參與到高考日語模擬題編輯等工作中,這些經歷對于胡海的專業提升和能力鍛煉來說彌足珍貴。
助人是一種財富
“成為一名志愿者,讓我有機會看到他人內心世界,傾聽別人的故事,體會到每個人不同的人生魅力。最重要的是,讓我能夠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實現夢想。”在胡海眼中,幫助他人也是自己的財富。2019年5月,他擔任武清馬拉松賽志愿者,10月擔任全國殘運會志愿者,均獲得“優秀志愿者”稱號。殘奧會上,他常常承擔持續10小時之久的志愿工作,幫助了許多選手,也結交到許多令他敬佩的朋友。一名和他同為四川人的乒乓球選手讓他難以忘懷,這名選手在512大地震時失去了雙腿,卻并未失去生活的希望。她臉上總是帶著陽光的笑容,這樣的笑容總是能夠打動胡海,讓他覺得十分溫暖,更收獲了向前的動力。
胡海還擔任了日語2002班班助,他常常與學弟學妹分享經驗與方法,他說,“要珍惜大學時光。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時光極易虛度,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做好規劃。”他也會在課余時間和老師一起組織經驗分享會,為學弟學妹們分享學習和生活上的經驗見解,幫助他們更加準確及時地把握大學生活。
談及未來,胡海說自己正在準備考研,打算繼續深造日語,力求在日語專業上更上一層樓。(審稿:楊璐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