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她愛黨愛國、逐光前行,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她陽光熱情、勤勉向上,樂于幫助同學解決難題;她熱心公益、熱愛生活,多次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她盡職盡責、仔細認真,一絲不茍做好學生工作。她就是我校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1班張欣然。現成功推免至東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立學以勤學深耕為本
“一以貫之地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積累會決定最終的結果。”她深知“勤能補拙”的道理。大一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我一定能行”的想法開始在張欣然內心扎根,“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要做最勤奮的”。她根據學期課程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和目標,沉下心來認真學習。每天七點來到圖書館背書,晚上伴隨閉館鈴聲離開,圖書館四樓走廊里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努力總會有回報,張欣然從加權成績落后第一名整整4分,到連續兩學年保持學院與專業第一。
從大二開始,她嘗試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踐。在關注到當今因車輛存在盲區導致交通事故頻發現狀后,她與其他四名同學合作申報了“基于多傳感器協調應用的車輛盲區監測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獲市級立項。在項目初期,她與隊友調查了近十年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在選擇監測設備時團隊需要同時考慮成本與效能,受實際情況限制實地模擬難以開展,張欣然帶領團隊并通過仿真實驗確定選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與動態視覺傳感器作為監測設備。在該項目中組織大家優化編程,得到聚類高效、結果多樣的改進密度聚類算法,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一篇。此外,她參加了我校聯合天津醫科大學共創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致力于使用人工智能與生物合成技術在醫療領域有所貢獻,榮獲市賽銀獎。目前,主創公司——華信泰康生物科技有限已獲批營業執照,取得相關發明專利10余項。
立責以實干篤行為要
“我謹記大一時第一次班委會,輔導員老師說的‘學生干部,歸根結底是要為同學們服務。’所以大學三年多來,我也將為同學們服務作為行事的準則。”作為學習委員,張欣然抓好學風建設,幫助同學解決難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日常生活中,她組織考前動員、學習方法分享、勞動教育等多項主題班會,及時更新班級獎項臺賬,班級同學間關系融洽。作為院學管會首屆成員的她謹記工作職責,代表廣大學生群體為學院教學工作提供合理建議,協助老師組織考研分享會。作為新生班助,新生到校收集信息相對較多,她逐人手動修改有誤信息。入學后,她帶領新生熟悉學校環境、協助班主任組建班委、解決新生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等等。她說“選擇競選班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遇到了很好的班助,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也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我希望把這份美好一直傳遞下去。”
立德以賡續使命為先
“出生于黨員之家,從小就接受黨的教育,所以一直對中國共產黨充滿向往。”張欣然從大一時便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經過組織培養,光榮地成為一名中共黨員。作為學生黨員,她認真上好每節黨課,自主學習黨史相關內容,提高對黨的認識,努力爭做合格黨員,堅定“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信念。
作為肩負“走好新一代長征路”的新時代青年,張欣然堅信大學生應該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她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在抗擊疫情期間,利用寒假,連續一周與社區工作人員在一線開展志愿活動:出入小區驗證登記,核酸采集現場秩序維護、信息錄入等工作;在校期間她還參加了志愿獻血、社區宣講等活動。她認為,將青春融入為社會做貢獻中,才能使青春更有意義與價值。
“慎終如始,行穩致遠。”這是張欣然篤定的人生信條,她堅持用行動證明,腳踏實地,努力在各方面不斷突破自我,才能創造更加絢爛的未來!(審稿:張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