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生如夏花般絢爛”,青春正是這段絢爛人生旅途中最閃亮的部分,而對于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三年級的甄菲菲來說,奉獻于雪域高原的青春更是永不褪色的。作為班級團支書的她,在即將畢業(yè)之際毅然決定去往西藏工作,在西藏大學擔任一名光榮而偉大的人民教師,到祖國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奉獻青春,實現(xiàn)人生價值。也正是這個25歲的河北女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青年共產(chǎn)黨員對祖國應有的責任以及對教育事業(yè)無限的熱忱。
初遇西藏 心生歡喜
2016年暑假,甄菲菲與好友相約,一起踏上了開往西藏的列車。西藏是個神秘的地方,有著燦爛的陽光,潔白的云朵,純凈的天空,連綿的雪山,安靜的湖泊。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讓人肅然起敬,撫摸著那里充滿靈氣的城墻仿佛能夠穿越千年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對話;神圣而美麗的納木措讓人怡然自得,清澈的湖水與湛藍色的天空遙相呼應,置身其中,就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走在拉薩的街頭上,大家好像都不怎么打車,再遠的路也要慢慢走過去,心緒是慢悠悠的,腳下自然就不用匆忙趕路。這便是甄菲菲與西藏初次邂逅的感受。
給她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在布達拉宮旁邊遇到一名藏族小男孩,大約8、9歲的樣子,手里拿著一本語文課本在大聲地朗讀課文,說著一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但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敬畏。“那一幕很打動我,也引起了我對西藏本地教育的關注。或許是受到地理位置及環(huán)境氣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西藏地區(qū)的教育跟我國其他地區(qū)比較而言相對落后,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尤其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很想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為西藏做點什么。”也就是在那一刻開始,在西藏從事教育工作的想法在甄菲菲的心中生根發(fā)芽。
堅定信念 為之奮斗
一個月后回到學校,甄菲菲把想去西藏工作的想法告訴了輔導員張文輝老師,張老師給予她極大的支持與鼓勵,并告訴她,習近平總書記曾表示廣大青年要響應國家號召,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懷著執(zhí)著的理想,奔赴條件艱苦的西部和邊疆地區(qū),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國家對青年大學生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每名大學生應肩負起的神圣職責。要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國家需要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能夠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值得慶幸的是,隨后不久甄菲菲便在西藏大學的官網(wǎng)上看到了人才引進的通知,她在征得家長的同意后,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大概經(jīng)歷了半個月,西藏大學發(fā)來通知,資料審核通過,下一步就要準備去西藏大學進行面試和試講,這讓她倍感興奮,同時,也產(chǎn)生了壓力。“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我想到最多的就是張老師對我說過的話,青春就應該是拼搏、奮斗的最好時光,不要去在乎結(jié)果,而是要想清楚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實現(xiàn)怎樣的人生價值,并堅持為之努力。”甄菲菲說。在備考期間,關于學術(shù)問題上的種種疑惑,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們特別是導師王永光教授也給她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017年4月中旬,甄菲菲再次去往西藏參加西藏大學的面試。在那里,她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樣甘于奉獻、勇于付出的青年們。因為在校期間,甄菲菲成績優(yōu)異,工作能力突出,還獲得天津市創(chuàng)新青年獎、天津商業(yè)大學一等學業(yè)獎學金、馬克思主義學院優(yōu)秀班干部等諸多榮譽,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她如愿以償,以名列前茅的面試加試講成績,成功地應聘為西藏大學政法學院的教師。
甘于奉獻 無悔青春
“人生的許多境界,不在于跟隨,而在于自我探究。人生的許多尋找,不在于千山萬水,而在于咫尺之間。無論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是什么,我覺得都要不斷地去確定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對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甄菲菲來說,此刻的壓力并不比備考時期的壓力小。在學校,她除了要準備5月末的論文答辯之外,其余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看書、鞏固專業(yè)知識。她深知,一名人民教師身上的職責是何等重要,何等崇高!或許一個人的力量過于單薄,但這名善良、倔強的女孩始終期盼著西藏地區(qū)的教育能夠因為她的存在,在未來會有那么一點點的不同。
其實,奉獻不論大小,也許是默默無聞,不會發(fā)出任何聲音,不像是戰(zhàn)場上的流血犧牲,沖向敵人陣地的英雄;也不像科學領域的帶頭人那樣赫赫有名;更不像政治家的高呼,震耳欲聾的口號。因為所處的背景不同,地位不同,崗位不同,環(huán)境不同,只要有勇于奉獻的精神,是正義的一部分,就應該是被稱贊的對象。恰巧,甄菲菲就是這樣值得被點贊的人。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并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我認為,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莫過于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也許我們都應該像著名法國作家蒙田所說的那樣,生命的用途并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我們怎樣去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卻活了很長久。”甄菲菲說。
一個人的選擇只有契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會有意義有價值。西部需要像甄菲菲那樣的普通勞動者,他們愿像一棵棵紅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樣,扎根雪域高原、堅韌不拔、甘于奉獻、平實做人,為廣袤的土地帶去無盡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