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人為善、勤而好學是她的品質;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是她的寫照。在天商的730個日夜里,經濟學院楊雨然連續四次獲得專業第一,連續兩年獲得校一等獎學金,擔任經濟1704班班助。她通過不斷的努力,在前進的道路上遇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
忙碌中,充實強大自己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抱著開闊眼界的想法,楊雨然帶著希望和夢想邁入了大學的校門。入學之初,她慢熱、內向、不自信,特別不適應大學生活,家鄉云南對她來說成了地圖上3000多公里之外的一個點,她后悔了。但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開導下,她決定重拾信心,過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她給自己確立了一個個目標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期中考試高數90分,爭取四六級考試的資格,提高自己的平均成績……通過21天習慣養成活動,她慢慢養成了每天早起占第一排的位置、整理課堂筆記、做好日程規劃的日常習慣,漸漸地找到了大學生活的意義所在,漸漸地把大學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很多同學都在苦惱圖書館人多占不到座時,她卻從來沒有焦慮過,因為她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已經養成了站著學習的習慣。這樣忙碌的生活讓楊雨然在學習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連續四次專業成績平均分超過90分,一次性通過了英語四、六級,并且獲得了六級口語A的成績。同時還獲得校三好學生、優秀團員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并沒讓楊雨然停下前進的腳步,她開始向更大的目標挑戰,報考全球單科通過率不超過50%的全英文的教材和考試的國際財務知識,楊雨然在備考階段每天抱著教材到圖書館復習,每天在網上搜集各種所需資料,書桌上鋪得滿滿都是她做過的模擬試題,卻遺憾在兩次嘗試中以失敗告終。兩次備考失敗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也讓她越戰越勇,憑借著不服輸的勁頭,她堅持到了收到通過短信的那一天。正是在這段時間的努力,楊雨然用半年時間通過了國際財務知識六門課程考試,并獲得了國際財務知識的獎學金。
突破中,塑造完美人格
黨建辦編輯部部長、團總支學習部副部長、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助教、2017級新生班助、校第二屆優秀學生事跡報告團成員……她在不同的角色里不斷切換。曾經迷茫的她不知道大學是應該專注學習還是注重提升實踐能力,在一次評優活動中,她認識了包攬無數專業競賽獎項的學霸,看到了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的科研達人。當她看著臺上侃侃而談的學長學姐,再看看自己幾乎空白的申請表時,她明白了精彩的大學不能只有學習,還需要通過不同的平臺鍛煉自己的能力。
大二下學期,她在同一時間完成了專業排名第一、順利通過國際財務知識考試、成功申請上班助、順利通過報告團的選拔、協助老師做好黨建工作五件大事。“做到這些不是因為自己幸運,而是因為自己通過努力找到了學習、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點。”不以忙碌為借口而放棄每一次的嘗試,在嘗試中突破,在突破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一路走來,從摸爬滾打到熟能生巧,從猶豫不決到果斷從容,從羞澀內向到落落大方,在一次次的突破中她不斷完善著自己。
挑戰中,勇敢守護夢想
今年10月是楊雨然一段最難忘的回憶,作為第二屆優秀學生事跡報告團成員的她奔赴7個學院,為3500余名2017級新生開展了近10次的優秀事跡宣講。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誰能相信,在宣講活動中落落大方,臺風從容的她,大一的時候只是一個在講臺上講話戰戰兢兢的小女孩。記得大學第一次班會上的自我介紹,她紅著臉低著頭說,“我是來自云南的楊雨然。”第一次做助教的講課,她在講臺上小聲嘟囔著,“我講得這個題大家聽懂了嗎?”第一次報告團的試講,她照著稿子“復述”了她的大學生活。每當她看到其他人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時候,也會很羨慕,也想在聚光燈下展示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憑借這樣的信念,楊雨然會在樓道里練習演講而不是無所事事,會在圖書館機房認真學習演講視頻而不是熬夜追劇,會在活動現場向其他人學習取經而不是埋頭玩手機。所有背后的汗水和努力,成就了她每一次精彩紛呈的大學生活。
“趁著年輕,我們應該多挑戰自己,做那些自己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楊雨然來自邊遠山區,知道山區的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所以初入大學時便希望通過支教助力山區學生實現夢想,可是夢想的實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不懂唱歌的她陰差陽錯地成了支教團隊的音樂老師,她為成為一個合格的音樂老師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整體泡在琴房練琴,惡補樂理知識,一遍又一遍的練習曲子。那段日子,楊雨然每每遇見家人同學,總要給她們唱歌,以此來鍛煉自己的膽量,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她積累了信心。“支教結束時,聽到孩子們唱著自己教的歌曲,看到孩子們在賀卡上寫下“最喜歡然然姐姐的歌聲”,感到了滿滿的幸福感,我也會把支教公益繼續做下去。”楊雨然用行動追逐心中夢想,用執著描繪無悔青春,憑借努力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校報記者 朱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