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從嚴執教,桃李遍布天下;他積極探討,改革教學方法;他廢寢忘食,只為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他就是我校天津市教學名師、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計宏偉。從教30年,計宏偉在教學之路銳意進取,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
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秉承“力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理念,計宏偉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在教學中,他盡可能用生活中學生能接觸、見到或易于理解的實例解剖其所蘊涵的力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且積極把新興學科知識擴充到工程力學、包裝動力學教學之中,把先進的光力學測試技術、虛擬仿真動力學軟件、力學分析軟件等擴充到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不僅如此,為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計宏偉也常常通過身邊的力學問題、力學發展史雜談、力學家生平、小問題等等擴充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方法只是機械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最重要標準,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被忽略。因此學生的能力往往與社會實際需要脫軌。”經過多番探索,計宏偉發現“任務驅動” 教學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于是他積極開展引導型、討論式課堂,倡導互動式教學,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另一方面,他以典型的工程項目為依托,將知識要點的講解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求解基礎力學問題中充分感受到工程實際中所蘊涵力學知識,將力學基礎知識和工程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與時俱進,科研相隨
教學與科研結合是大勢所趨,計宏偉也緊跟時代潮流。他能夠熟練地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做到協調高效運用“口述”、“板書” 和“多媒體” 三種交流手段。傳統教學主要是利用課本授課,缺乏立體感,而力學概念尤其抽象,學生們往往只能憑空想象,主觀臆斷,因此利用多媒體將工程實際中的力學模型虛擬仿真,再現工程實景,讓工程事實走進課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加大課堂的信息量,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另一方面,他將教學與CAE(計算機輔助工程)相結合,緩解因實驗設備及條件不足導致學生對某些相關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的問題。他講到,曾經為學生講解圣維南原理和應力集中現象,自己通過多種方式、多種角度將知識傾心相授,學生也是積極認真學習,但仍未對其有深刻的認識,為此計宏偉引入ABQUS軟件進行輔助的實驗教學分析做了這兩種問題的實例,“在模擬實驗中,學生興趣更濃,思考更深,對圣維南原理和應力集中現象的理解與認識自然就深入了。”
合理改進考試制度 培養優秀青年教師
良好的教育改革,也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考試制度與之匹配,才能真正培養人才。為此,計宏偉探索著如何才能建設合理的考試制度,考試方法有應有哪些改進。近幾年來,他將半開卷作為期末考試的主要方式。對此,他講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不必死記硬背許多公式,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知識的理解和計算能力的培養上。”而平時考核他主要采取四種形式:以大作業考查方式考查學生應用ABQUS等軟件計算分析具有工程背景的綜合性工程力學問題,以課程總結的考查形式考查學生對所學的力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小論文考查形式考查學生整合、表達、寫作能力,以實驗考核方式考核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現在,他正探索著非標準答案考試,推進考試方式多元化改革,以破除學生“高分低能”的積弊。
青年教師群體在逐年壯大,也將成為教學主要力量。但是由于資歷較淺,經驗不足,教學能力尚有欠缺。為此計宏偉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他認為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國際交流能力應為培養的重點內容,而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和學術交流增強青年教師國際化視野,這都有利于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高的師資隊伍。在這種方法的指引下,他所負責指導的王懷文和張曉川兩名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高,兩人分別入選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計宏偉的獨特教學方法給學生帶去更好的體驗、更大的收獲。多年來,學生對其有著高度的教學評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他的創新之路也絕不會止步于此。(校報記者 唐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