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好的教學效果、更高的教育質量。”這是理學院李乃華教授始終追求的目標。多年來,她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課程為載體,以項目為依托,在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內容改革,循序善誘生動教學
“知識講授思路明晰、語言精練、循循善誘、重點突出”這是眾多學生對她授課的評價。為了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李乃華對線性代數、高等數學等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具體化、通俗化。她在教學中融入科學思維、科學方法、應用軟件、貼近實際的應用案例,將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運用“設問、猜想、探究、解疑”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倡導實施多側面觀察問題、多視角分析問題、多途徑解決問題的“三多”學習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強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固化改革成果是將改革內容深入實踐的必經之路,她為此編著出版了7部教材,其中2部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再版,并被多所院校使用。她研制開發的 “大學數學自主學習平臺”,做到了“按需導學、按需求教”的教學聯動,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中對數學學習的不同需求。
方法改革,富有激情引領課堂
“李乃華的課堂生動、富有激情、感染力強、氣氛活躍。”教學中,李乃華通過適時、適宜、適度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容量,提升教學效果。“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可以通過將抽象內容直觀化、形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繁難計算程序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她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素養為目標,進行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數學類專業學科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實施“學思結合、課堂內外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法,助力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對公共基礎課,充分利用優質教學資源,實施“傳統+翻轉+專題討論”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實施“教學、競賽、能力聯動”的差異化培養措施,解決學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給數學課程因材施教帶來的困難。
成果顯著,積極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李乃華取得的教學成果得到了兄弟院校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她多次在全國性教學研討會上做報告,涉及“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數學基礎課系列教材建設”、“高等代數課程建設”、“依托數學—統計學實踐基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線性代數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等方面,這些報告促進了校際間的交流,產生了積極的示范與輻射作用。
身為天津市教學名師的她傾己之力于課程教學與團隊建設,助力青年教師成長。她帶領的教學團隊是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教學隊伍,長期以來她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將青年教師培養與團隊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結合,將制定的細化培養措施落實到實處。
她連續多年擔任新入職教師的指導教師,投入大量精力于試講、聽課、交流指導中,使其迅速成長為數學團隊的骨干。作為天津市精品課“數學分析”的主持人、天津商業大學精品課程 “高等代數”和“線性代數”的主持人,她密切關注團隊教師的發展,對青年教師實施 “規劃先行、措施護航、導師牽引、提升能力”的措施,助推他(她)們迅速成長。目前已有5位青年教師晉升為高級職稱職務,5人攻讀博士學位,1人獲校中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計劃資助,2人在天津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中獲獎,5人在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競賽中分獲國家獎和華北賽區獎。
(校報記者 閆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