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蘊玲在高校任教已有33年,一直從事數學基礎課和數學專業基礎課教學工作,始終將追求更高的教學品質和教學效果作為教學行為準則。身為天津市教學名師的她,多年來為讓學生喜歡數學、走進數學,讓數學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助力器,在教學改革和數學教學團隊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改革引領 助力學生更好成長
“要結合教學內容,將最新教研成果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滲透進課堂。”羅蘊玲授課過程中總能深入淺出、層層剖析、環環相扣,理智型的教學風格受到學生的喜愛并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學生聽她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更是訓練思維、增長能力的過程。
為了讓學生喜歡數學、走進數學、應用數學,她帶領團隊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將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現代信息技術、具有時代感的應用案例融入到大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將設疑、猜想、探究貫穿在教學之中,將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通過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生成新的問題,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做到“教與學融合、導與悟并行、探與行共存”。她帶領團隊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構建大學數學自主學習平臺,進行資源建設,引導學生以“主角”的身份進行學習和實踐,實現必學與選學、理論與應用、必需與提高的協同,實現了教師課上的“以教導學”和課下的“以需導學”、學生課上的“以學求教”和課下的“以需求教”新的互動模式,使學生從教改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改的主動進行者。她帶領團隊進行資源擴展建設,創設了由8門課程組成的“走進數學”系列選修課,更好地回答“數學有什么用以及怎樣用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數學、感悟數學,并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走進數學”系列選修課,成為廣受學生歡迎的數學選修課。
為了讓數學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和發展,近兩年她又帶領團隊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從解決影響數學教育實效性的問題入手,以學生的需求和目標為中心,以“興趣做牽引、需求生內需、數學助發展”為主線進行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將“因材施教”的改革拓展到了“因材因需施教”,這一改革看似只增加了“因需”兩個字,但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理念還是教學實踐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這一改革關注的是學生的實際獲得,建立的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服務于學生成長的“課程教學模式”,教師提供的是“尊重差異的教學”和“具有增值效應的教學”,是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潛能和基礎上實現最大發展和提高的教學,兩年的實踐形成了“需求和目標領航、制度和機制護航、教師和資源助航”的教學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設團隊 致力青年教師培養
作為天津市精品課“高等數學”的主持人、天津商業大學精品課“數值計算方法”的主持人及大學數學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她深知“要想讓數學更好地助力學生成長,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根基”,為此她將團隊建設與助力學生成長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制定建設方案并落實到位,從教師團隊到教學質量優秀教師再到示范教師和教學名師,形成了“動力塔式”的教師團隊建設機制,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師,開展示范教學活動,示范教師和教學名師,開展傳幫帶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助力學生成長。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實現了國家級一等獎零的突破;在天津市大學生數學競賽(經管類專業)中,與985、211學校學生同場競技,我校經管類專業團隊連續多年保持團體前三名的水平。
團隊建設成效顯著,“大學數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天津市教學創新團隊”,“數學學科競賽指導團隊”被評為天津市“三八紅旗集體”,“數學建模教學團隊”被評為天津市“新長征突擊隊”,3人獲得天津市教學名師獎,1人被評為天津市“三八紅旗手”,1人被評為天津市“新長征突擊手”,1人被評為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3人獲得天津市教育系統“教工先鋒崗”。
推廣成果 發揮教育科研效益
多年來,她帶領團隊一直走在教學改革的前列。她主持了2項省部級教改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教改,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發表了多篇教學研究論文。編著出版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必修課的新形態教材和“伴你學數學系列導學”教材及“助學系統”光盤,學生在書中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更多資源的獲取,使教材真正成為了學生主動思維的載體,也成為了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數學魅力的載體,紙質的教材活了起來,深受師生歡迎。
在天津市和全國教學研討會上她多次被邀請作大會報告,報告題目有“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數學基礎課系列教材建設”、“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走進數學”、“基于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大學數學教育工程建設的探索”,“解決問題,謀求發展”、“讓學生喜歡數學、走進數學,讓數學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走進數學’系列選修課的建設”、“大學數學演示實驗的研究與開發”、“以資源建設帶動教學改革的探索”等,受到了兄弟院校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并得到廣泛推廣。
作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她是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天津分賽區組委會主任,她組織天津市各高校的數學教師積極參加競賽,邀請專家對參賽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希望通過競賽能集成更多的優秀數學微課程作品,讓這些優秀作品助力更多的學生成長。在已舉辦的三屆競賽中,天津市取得了6項全國一等獎、7項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校報記者 趙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