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影视合集在线播放入口在线观看平台 ,人妻无码福利_DVD最新电影在线观看

天商故事
首頁 > 天商故事 > 正文
【天商好老師】深耕教學一線的“魅力”教授 ——記我校天津市教學名師張立毅教授
2018-03-05

他是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辛勤園丁,是實驗室里積極探索的嚴謹科研者,是學生人生征途上的引路人。作為研究生部、學科辦主任和專任教師,他有著多重角色:“把學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是我的責任。”他在2009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教師,同年入選“評師網”電子及電氣專業最受歡迎十大教授(非211院校類),2011年評為天津市勞動模范,同年又入選搜狐網評選的天津市最受歡迎的十大教授,2015年領銜的勞模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天津市教育系統首批“勞模(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他就是我校天津市教學名師張立毅教授。

創新求效,打造魅力課堂

張立毅與天津商業大學結緣于2004年,13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堅守講臺,始終工作在教學一線。有多年教學經歷的他深知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得越堅實,學習才會更扎實。作為一名教授,他特別注重基礎課程的教學。《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基礎課程,又是眾多院校研究生入學考試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具有抽象概念多、數學推導多、邏輯性強、基礎性強“兩多兩強”的特點,教學計劃規定的學時遠遠滿足不了授課需求,為了讓學生在有限學時內能夠學深悟透,匯融貫通,他就充分考慮前后課程之間的聯系和銜接,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補充和精簡,使其具有相同性質的章節可以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不管教學內容隨著時代如何變化,張立毅從不放松備課環節。備課時,他特別注重換位思考,會在大腦里首先扮演學生的角色,感受學生的困惑,來考慮講解的關鍵點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尋找最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要點,攻克知識難點,在最短時間內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他撰寫的《通信原理教案》獲得學校首屆教學質量月教案展覽一等獎第一名。他還一改過去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傳統教學方法,采用問題式、啟發式和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問題,給出各章知識框架結構圖,講清思路,突出重點,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融合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能夠縱橫聯想、前后貫通,做到知識點的碎片化理解和知識體系的完整化掌握。”同時,他還積極挖掘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辯證科學思維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工程素養等。

精彩的課堂不僅需要豐富的課堂內容,還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一名優秀的老師,不僅要教學內容嫻熟,還要教學手段運用自如。”這是張立毅眼中的好老師,“我也在積極向這個目標不懈努力。”對于理論性強、數學推導較多的章節,他多以板書為主,輔以多媒體課件。“板書主要是對理論部分進行詳細推導,學生可以緊跟思路,理解掌握;多媒體課件和動畫可以使枯燥的原理教學變得直觀具體,生動形象。”對于理論性不強、介紹性內容偏多的章節,他主要采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信息量大的特點,在有限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信息技術提升了教學,互聯網+則拓展了教學。” 張立毅建立了通信原理課程微信群,營造了互動式的學習環境,你問我答,釋疑解惑,延伸和拓展了課堂教學。他們制作的《通信原理教學網站》還獲得第十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工科組二等獎。

教研相長,提升服務能力

多年來,張立毅一直從事信號檢測與信息處理、智能計算與信息處理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工作,在教書育人取得佳績的同時,科研上也是碩果累累。他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天津市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科技攻關等課題20余項,在《通信學報》、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檢索100多篇。撰寫的專著《神經網絡盲均衡理論、算法與應用》、《高階譜盲均衡理論、算法與應用》分別獲得了2013年和2015年天津市自然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其中《神經網絡盲均衡理論、算法與應用》還被譯為英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和德國德古意特出版社聯合出版。他還獲得了2010年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國商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取得諸多科研成果的他堅持認為“科研興教”。“科研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好地服務教學,還能讓同學們加入科研活動中來,發現科研的魅力,將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科研活動中,擴展學習思維和提高科研能力。”在教學和科研兩方面,他一直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68人,指導大學生訓練計劃項目10余項,指導本科生發表論文10余篇。他作為天津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外聘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后指導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6名、碩士研究生98名。

“如果我不說,就只有我一個人知道;如果我說了,只有周圍的人知道;但如果將它寫成文字,就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到。”為了能夠將知識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張立毅主編了《電子工藝學教程》和《信號檢測與估計》等10余部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電子工藝學教程》曾獲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一五”規劃本科通信類優秀教材評比特等獎、“首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秀教材一等獎,并被評為天津市首批“十二五”規劃教材,先后印刷8次,被全國10余所高校的相關專業選為教材,受到任課教師和學生的普遍好評;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號檢測與估計》是“通信原理”課程中“數字信號最佳接收”部分的擴展與延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天津市“十二五”規劃教材,現又出版了《信號檢測與估計》(第2版)及其配套教材《信號檢測與估計(第2版)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

“傳幫帶”,培育優秀團隊

一種身份,一種責任。作為團隊帶頭人,張立毅在青年科研團隊培養上也是不遺余力,他所帶領的通信工程專業教學團隊,自2008年被評為校級教學團隊以來,堅持“一套人馬,兩支隊伍”的建設理念,既是教學隊伍也是科研隊伍,教研相長,相互促進。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既做到了術業有專攻,也實現了團隊發展的互利互贏,2014年獲批天津市級教學團隊。

匯聚在這個團隊的有理論課教師8名、實驗課教師2名,教授3名、副教授4名,博士6名、在讀博士3名,無障礙、無保留的交流與合作是10人的教學科研團隊的工作常態,“傳幫帶”是團隊建設的紐帶。團隊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根本,逐步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結構合理、教學科研水平高的教學科研團隊,并取得了接踵而至的成績。幾年來,團隊圍繞專業和課程建設,承擔了多項市級和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發表了30余篇教學改革論文,獲得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中國商業聯合會教學成果獎9項,全國多媒體課件獎3項,校級教學成果獎4項等等。

團隊承擔了通信工程專業核心主干課程的教學任務。近年來,團隊堅持立德樹人,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育人理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進行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取得一定成效。4門課程評為市校級精品課程和校級重點建設課程,5本教材成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本教材成為“十二五”天津市規劃教材,1本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信工程專業評為天津市優勢特色專業。

在教學領域改革創新,在科研道路上攻堅克難。團隊成員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承擔科研項目。目前,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天津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4項,以及天津市優秀科技特派員項目2項,等等。團隊成員正在張立毅的帶領下夜以繼日地向著通往理想的道路上砥礪奮進。(校報記者 楊梅)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