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微博士,理學院青年教師,與三尺講臺結緣僅兩年的她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在天商踐行著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她深入研究教學,精準掌握學生教育教學新方法,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獲得感;她樂于鉆研,銳意進取,牢牢把握科研精髓之所在。目前已發表10篇論文、主持4個項目、出版2部著作……前不久,她的課題《收入流動視角下全面開放二孩政策的經濟影響研究》成功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雖然教學科研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但她正以堅強的毅力,拼搏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的穩步向前。
嚴謹作桅 潛心科研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臧微能夠成功申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得益于她讀博時養成的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和堅持專注的意志品質。臧微每個階段都會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科研規劃,并按部就班的嚴格執行,每天擠出一定時間做科研是臧微雷打不動的鐵律。“父母身體不好,還要照顧孩子,每天只有等孩子熟睡后,再悄悄打開電腦開始工作,但無論如何也不會縮減在科研上的時間投入。”
經濟統計學是臧微一直堅持研究的領域,科學研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和實驗基礎,還要有心無旁騖和不服輸的科研心境。為了選取最嚴謹、最恰當的科研方法,她會翻閱大量的國內外書目,以便為后續研究奠定牢固基礎。采集數據時,特別是面對較難獲取的微觀數據和歷年數據,她會通過廣泛閱覽國內外專業網站進行查找,有時不得不面對外文指標、樣本和問卷,不同的計算指標和測算口徑,這是在前期數據處理中經常要遇到的考驗。但得出的科研結果又時常會與現實或預期不符,這就需要尋找問題根源并徹底解決。“因慣性思維,查找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有時費盡心力終于找到問題后,又極有可能從頭來過,整個過程可能會歷時長達幾個月之久。”即便如此,臧微也一直樂在其中,享受著甘于寂寞和挫折后所帶來的豁然開朗。
妙招頻出 投入教學
雖然教學時間不長,但臧微卻探索出了自己獨特有效的教學方法,她的課堂總是有一種讓學生滿載而歸的魔力。課堂上,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疑難重點的透徹精析,背后皆是她辛勞的默默付出。為準備課堂所需的教學案例,熟悉掌握每個原理、方法的實際應用范圍,推敲琢磨易于基礎薄弱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她時常備課到深夜。“講授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很重要,深入簡出地反復強調基本思路,即便是遇到比較復雜的公式原理,學生也可以自己推導得出結論”。
臧微深知課堂上總會有學生疏于聽講,為最大限度杜絕學生上課不專注的現象,她也煞費苦心,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妙招頻出。《多元統計分析》課上,她會要求學生四人組隊,運用所學統計分析法合作完成一份小論文,并在下節課共同展示。“學生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能掌握軟件操作、方法思路、論文寫作要點等必備知識,真正掌握多元統計分析法的廣泛應用,這在日后求職、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
《SAS軟件與應用》的課堂上,臧微習慣隨講隨練,不時出題練習調動學生積極性。針對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她會一一批改,分類講解;對于出現基礎知識錯誤的少數學生,她便一對一單獨講授。她還會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模擬SAS大賽,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SAS的樂趣,真正掌握程序編寫的實際方法,為以后參加正式比賽做好準備。
暖心相伴 傾心育人
臧微還擔任了統計學1603班的班主任,雖然經驗尚淺,但她一直與學生們保持著親切交流和無障礙溝通,貼心,暖心,真誠以待。她總說:“班主任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高度責任心,一定要深入學生,了解關心每一位學生,及時掌握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臧微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她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身體和心理狀況,持續了解學生的上課出勤、宿舍生活、同學關系等動態。為讓長期曠課的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她不厭其煩地與學生談心,通過多種方式營造更為輕松的溝通氛圍,她還會與學生家長一同商討引導學生健康成才成長的最佳方式。
2017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是臧微首次指導學生參加的比賽,她和學生一起探討方法、構建模型,對學生的比賽論文高標準嚴要求。賽前,為夯實參賽學生基礎,她要求學生將往年比賽獲獎論文反復研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不僅要將建模的各種方法領悟透徹,形成舉一反三的慣性思維,還要熟練掌握比賽論文寫作的方法和模板,才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完成比賽各個環節。”在臧微的精心指導下,團隊最終榮獲2017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組一等獎。(校報記者 李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