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格紋上衣、一條純黑長褲、一雙黑色皮鞋,他的裝扮簡約而又不失干練。縱然外表低調,但談起工作的他神采奕奕。長期在教室、辦公室、實驗室 “三點一線”的生活讓他收獲頗豐。僅僅近5年,在繁忙的教學和系主任工作的重壓下,他獲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完成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1項,主持在研天津市科技計劃重大項目1項,參與完成天津市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劃項目2項;完成橫向課題3項;已授權專利4項,申請專利5項;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6篇。他就是我校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教授、全國優秀教師、天津市有突出貢獻獎專家胡志和。
以教學為本 以實際為根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每個人都非常重要。”從教33年,胡志和一直堅持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認知能力。為了備好課,教授給學生更多的知識,胡志和往往在課前花費大量時間閱讀文獻資料和新聞,深入了解行業發展與行業最新的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帶來的效益。他也有自己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愛護學生。在他看來,如今的大學教育要求學生多方面進步,難免會在專業上有所分心,因此老師更要理解學生,及時肯定學生。“每位學生都是可塑之才。”胡志和一直這樣肯定他的學生。
課上他也擅于尋找與學生互動的切入點,將專業課和學生曾經學過的知識結合,鞏固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我們在加工過程中經常遇到食品發黑的現象,那這種現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他在課堂上拋出問題,將話語權交給學生,當學生依然一籌莫展之時,他便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啟發學生:“一個蘋果切開,在空氣中久放,截面會變黑。這是由于食物的多分類氧化,那么食物在氧化過程中會產生什么,又會生成什么顏色,這些我們都在有機化學中學過。”這樣一來,學生恍然大悟,學習的興趣也被激發出來。由于胡志和所教授的課程屬于應用型學科,所以他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如果一味地推導公式,學生可能不明所以,理解起來依然很困難。”講到利用文丘里管進行水和氣體的混合時,學生一時很難理解。胡志和便會通過火車行駛快慢與人體感受的例子,以學生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原理。
他每學期會帶2、3個研究生,所帶的研究生已有40名。相對于本科生,他更注重對研究生科研思維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如何應用于實際,應該是應用型學科學生的必備素養。”在此基礎上,胡志和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創新,希望學生能將所學技術應用到食品加工中。比如,他會引導學生認識到通過傳統熱加工進行“食品殺菌”的營養流失等問題,帶領學生研究相對先進的輻照技術和超高壓技術。目前,在該領域發表學術論文2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
以責任為槳 以科研為帆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校教師的三大職責,三者相輔相成。而科研支撐了教學的質量,是教學的必要基礎。”縱向課題是國家下達的科研項目,橫向課題是企業所遇困難時的技術求助,不論哪種渠道獲取科研課題,胡志和都會全身心投入其中。從九五計劃至今,他圍繞功能食品開發與應用及食品安全領域展開研究,完成的科研項目已有20多項。教室、辦公室、實驗室,三點一線的奔波中,他把更多的時間分配給了實驗室。教學任務再多,行政事務再繁忙,他依舊擠出時間進行科研。“我最喜歡節假日,這是做科研最好的時間段,不會被其他干擾。”
“我們需要對國家社會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有一定了解,清楚社會需求,這就是科研的機會。”他的諸多項目的成功申報都是“跟緊形勢,抓住問題”的結果。比如他曾做過的一個關于抗高血壓的研究,就是因為注意到如今社會工作節奏加快,我國大概有2億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并且它的發展趨勢是年輕化。“如果一味地吃藥,就會產生一定副作用,那是否可以通過食品調理呢?” 寫立項書的過程,胡志和覺得痛并快樂著。前期,他們會做包括調查、調研、閱讀文獻等大量的準備工作,為的就是把項目吃透,從而形成完整的基礎路線,以此獲得專家的青睞。“雖然這個過程很艱辛,但成功立項后會非常愉悅。”短暫的愉悅后,科研的過程也往往是蜿蜒曲折的,“能查的都查,能問的都問,能做的都做。”于他而言,每個項目、每篇論文都意義重大,都得盡力完成。他用行動盡心地詮釋著對科研的熱情。
即使成績斐然,他科研的帆船從未停止前行。由于在科學研究時注意到,60%-90%亞洲人缺少乳糖酶的體質以及其中20%-30%人群乳糖不耐受的癥狀,為降低這類人群對乳類物質攝入的限制,胡志和正帶領團隊研究適合乳糖不耐受群體的乳制品,致力為其健康加分。
以服務為宗 以奉獻為樂
“做科研最終目的就是服務社會,解決生產實踐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通過乳制品的深入研究,胡志和將乳中的功能成分提取出來,應用到其他相關的食品中,強化食品營養功效,也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從1995年開始,胡志和團隊就與天津海河乳業開展合作,合作開發的“悠冠雙蛋白牛奶”就添加了他們提取的促進鈣吸收因子。此外,其與海河乳業合作開發的無乳糖酸奶、紫薯酸奶、輔助降血壓乳制品等產品,實現產值五千余萬元,為公司開拓市場奠定了技術基礎。
而由于畢業生校友的牽線搭橋,與海南國建高科技乳業的合作也讓他們的研究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從2012年轉讓專利給該企業開始到2015年,其產值一年在三個億左右。此外,胡志和等人成立了水解蛋白研究院,聚集了相關的研究人員對企業進行指導和開發,做企業的堅強技術后盾。他說,“未來將會更深入開發乳中的功能成分,發掘乳清蛋白、乳球蛋白等物質的營養功能和載體功能,分離蛋白再作為功能載體應用到其他領域,進一步物盡其用。”
胡志和從2006年至今一直承擔著系主任的工作,承擔著專業評估、專業建設、工程認證等種種任務。他盡力做好時間的平衡,在具體問題上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帶動老師們參與進來、推動工作。2018年獲得的天津市教學成果二等獎是對團隊努力最好的肯定。此外,他還擔任《飲料工業》和《乳品科學技術》雜志的編委,擔任了天津市食品學會的理事,持續為行業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所謂突出貢獻獎,不過是在行業內做的工作比別人多一些而已,這是一種鞭策,需要更努力,做得更好。”本著“敏于行,訥于言,行穩致遠”的處事原則,胡志和一直在路上。(校報記者 高佳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