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說:“教師是個良心活,要看自己付出了多少,奉獻了多少?!彪m然在天商從教僅七年,他盡心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他潛心鉆研,甘于在科研的海洋中遨游;他精心育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他時刻以“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座右銘要求自己,用行動踐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他是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陽。
精益求精,教學有道
入職以來,除了承擔本科生《工業工程基礎》《商貿物流英語》《物聯網技術簡介》和研究生《管理經濟學》等專業課的教學外,張陽還主動承擔了部分限選和選修課程的教學任務,每年課時量最多達300多學時。為了保證授課質量,他在備課上花費了大量時間,注重案例選取和課程設計,不打無準備的仗?!霸诮虒W中,如何把握時間節點很重要。作為教師,應該有效協調課程內容與時間的關系,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有限時間上好每一堂課?!睆堦柹钪n堂安排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他引入課堂討論與陳述、小組實踐調研與展示答辯、案例數據的軟件分析操作等不同的“翻轉式”教學方法,采用“雨課堂”等混合式教學手段,使課程更具啟發性,達到學生樂學和學有所獲的目標。
對于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說明到了該做練習的時候了?!彼捎谩半S講隨練”方式,還通過課上提問、指定學生上臺畫流程圖、“雨課堂”答題等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他經常走下講臺指導學生答題,幫助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點。近五年,他的評教成績一直較為優異,獲得了天津商業大學優秀教師稱號、教學質量獎、“教學先鋒崗”先進個人、青年教學基本功競賽三等獎等榮譽。成績的取得源于他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對學生教育的盡責,更是他對于教學精益求精、不斷探索的結果。
鍥而不舍,潛心科研
從碩博連讀時期開始,張陽一直對做科研保持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博士期間,利用每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面向博士研究生出國交流訪問的資助項目的機會,張陽于2011年申請并獲得出國聯合培養項目資助,經過與國外導師的磨合,加之其他老師的幫助,選擇了質量管理與服務質量課題,克服了模型建立與分析時遇到的瓶頸,建立了模型,并與國外導師共同完成了后續質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共同發表了研究成果。此研究成果在張陽從教后被用來申請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并獲得二等獎。從教后,在確保教學高質量完成的前提下,張陽抓住每一分每一秒進行科學研究,不僅在下班時間依舊留在辦公室研究新課題,還利用寒暑假時間到相關公司做深入的實踐考察,在辦公室對質量管理與服務質量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在質量管理評價決策研究中,針對常使用的DEA方法從共識度角度進行改進,發表論文多篇。
科研更多時候注重團隊的協調與合作,近5年來,張陽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0余次,組織參加近20次校內學術交流,積極與團隊成員和其他教師展開交流合作,由于團隊成員研究方向側重點不同,彼此之間需要磨合,通過專題匯報、學術交流等活動形式來促進對彼此研究內容的了解和熟悉,進而在交流碰撞的基礎上尋找合作切入點。在合作切入點找到后則進入實質合作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通過研究思路和內容、仿真模擬實驗設計、寫作邏輯和框架等具體細節的詳細討論、分工合作等方式來完成科研合作,共同發表研究成果。在辛勤付出之中,張陽的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尤其在質量管理與服務質量、管理決策方法等領域,他勇于創新,積極進取。張陽表示:“科研最重要的品質是踏實,興趣是不斷求索的強大動力,喜歡探索未知的感覺,科研達到一定積累后,有助于服務社會,促進教學的開展?!?/p>
目前,張陽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并參與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已發表近30篇學術論文,被引110余次,單篇最高引用次數40余次,得到了較多同行的認可。此外,他的研究成果在2016年與2018年分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三等獎,還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人選計劃、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暖心相伴,模范引領
作為班主任,張陽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認為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助力學生成長。他與學生聯系密切,先后參加學生黨支部“立足專業 感受生活”主題師生聯建活動和師生見面交流會等活動,與學生共話專業學習;多次組織學風建設、考風考紀、安全教育等主題班會。張陽關注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當學生期末掛科,他利用課下時間給學生輔導功課,幫助他們通過補考。在得知有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萌生退學想法后,他親自與學生談心,了解原因后,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學生渡過難關。
在國家“雙創”背景下,張陽更加注重學生創新教育和科研能力培養?!拔蚁M芡ㄟ^競賽培養學生思考和自學能力,鼓勵學生勇于創新?!彼l揮自身學術優勢,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指導20余名本科生參與科研。張陽每周都與學生共同研讀文獻、修改模型和論文,親自帶領學生進入企業調研近20次,各個項目最終共獲得2項國家級、2項市級立項。截至現在,市級項目已順利結項,其中1項獲天津商業大學“大創”項目結項公開答辯一等獎。指導大創團隊學生發表學術論文達5篇,其中1篇刊登于北大核心期刊;1名學生參加在韓國舉辦的第18屆國際質量與服務科學QMOD-KSQM會議,并在平行論壇上宣讀論文。談及學生取得成就時的感受,張陽說:“看到指導的學生獲獎會有一種成就感,希望自己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都能有效利用資源、有所收獲?!保ㄐ笥浾撸郝劶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