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兩會召開期間,我校基層干部師生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收聽、收看大會盛況,認真學習政府工作報告,并圍繞兩會內容,結合自身工作、學習實際,討論熱點問題、暢談感想體會。
管理學院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系教師郭晶:全國兩會的召開,老師學生們都反響熱烈,特別是對兩會中提到的有關教育方面的內容。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高校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始終不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生命線和導向標,以實際行動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要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做好學生的品德模范帶頭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領學生,做到真正的立德樹人。
天津市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經濟學院金融系孫云鵬教授:全國兩會勝利召開,我內心滿是振奮與期待。兩會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讓我深感責任重大。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經濟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不僅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導向,更為我們教學與科研指明了方向。課堂上,我會更加注重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專業課程,深入剖析零碳園區等新興產業模式,探索綠色發展路徑。科研方面,我將帶領學生繼續關注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獻計獻策。
“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支部書記、第一批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機械工程學院孫昱楠副教授: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印發進一步彰顯了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在此宏偉藍圖下,我們對教育改革和教育強國建設充滿信心與期待。同時,作為環境能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特別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低碳轉型等重要部署。我將以全國兩會精神為指引,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培養更多新時代創新型人才,努力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教育強國建設。
生物技術與食品科學學院制藥工程系青年教師王鑫璇:作為高校教師,我密切關注兩會動態,內心充滿期待。今年兩會重點提及的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及人才培養等內容,與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息息相關。這些政策導向不僅為工科教育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深深觸動了我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將積極響應號召,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科研水平,努力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和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學校優秀教師、法學院心理學系黨支部書記譚珂:作為心理學教師,我深切認同兩會提案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革新意義。翟美卿委員推動心理健康立法,張其成委員建議心理咨詢入醫保,趙玉芳代表倡導身心一體教育,吳義強代表建議構建復學學生的全周期支持,這些提案共同指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化和規范化建設。作為心理學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更需主動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將政策導向轉化為實踐創新,為培養身心健全的時代新人貢獻專業力量。
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系教師薛玉岱: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包括DeepSeek在內的“人工智能+”成為代表和委員們熱議的焦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向全球釋放了我國繼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的強烈信號。作為高校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計算機學科的青年教師,更應該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思考如何用好人工智能、如何普及人工智能、如何將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我們要發揮專業優勢、緊跟技術發展,努力成為學生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的領路人,更好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學校優秀教育工作者、國際教育合作學院輔導員王長征:在深入學習2025年全國兩會報告后,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必須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高校輔導員,深感責任重大,今后將更加堅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為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戰略部署以及教育強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藝術學院環境設計系孔帥副教授:兩會中,代表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聚焦于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議題,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高度關注。環境設計教學改革作為培養新時代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扣實際需求,創新教育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城市更新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大批高素質人才。
天津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理學院學科與科研辦公室主任韓莉莉: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人工智能+”行動與“大模型廣泛應用”列為重點任務,強調科教興國戰略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升,為高等教育發展錨定了方向。我們要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管理與人工智能的交叉創新,構建“算力+場景”的實踐新生態,推動DeepSeek等大模型在真實工作場景中的應用。同時,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學生數字素養與產業適配能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輸送兼具創新思維與技術實干的復合型人才。
學校優秀教師、體育教學部第一教研室主任孫志軍副教授:體育教學部教師密切關注全國兩會,大家紛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教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視,讓我們深感振奮,也明晰了自身責任。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尤為關注兩會中關于青少年體育教育、全民健身等內容。我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嚴格落實師德師風建設,提升體育教學綜合能力,積極探索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緊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貢獻力量。
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干部劉明陽:全國兩會強調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優化科研資源配置,提高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經費,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我們也要培育良好的創新環境,鼓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科技創新,通過政策引導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此外,加強科技教育也是關鍵,為科技創新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全國兩會的召開讓我對國家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也激發了我對未來的期待。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態度,繼續努力工作,為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書館研究支持部研究員李秀娟:2025年全國兩會意義重大,作為“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盛會,它全面評估過往成就并規劃后續重點工作,是全球觀察中國發展的重要窗口。在教育和人才培養方面,政府工作報告著墨頗多。提出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行動計劃,加強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推動優質均衡發展,完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適配機制,致力于為國家發展培育各類型各層次人才。我們要緊跟兩會步伐,立足自身崗位,努力提升信息服務能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圖書館文化育人的使命擔當,不負時代重托。
天津市優秀學生干部、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公共管理學院公共事業管理2101班馬新雨:全國兩會召開,我通過直播積極關注動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鄉村振興”讓我倍感振奮,我希望能返鄉扎根基層,參與支農項目;同時對“人工智能+”充滿期待,我將用所學知識助力家鄉發展,加快其數字化轉型。兩會工作報告的核心點既回應了“十四五”收官的歷史任務,也錨定了“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作為高校大學生,我會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支教等實踐,把青春奮斗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學期,我干勁更足了!
天津市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研究生馬銘辰:2025年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既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也是為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全面布局、高位推進的承啟之年。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研究生,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夯實專業根基,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投身思政育人教育實踐,講好中國故事,傳播青年聲音,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青春力量。
天津市優秀學生干部、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外國語學院英語(翻譯方向)2101班梁佳雯: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我深刻認識到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意義,要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兩會精神。我將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積極擁抱以DeepSeek為代表的時代變化,傳播好中國聲音,用心用力用情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當代青年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形象。今年也是學校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之年,我會將個人的成長與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商業大學緊密結合,以實際行動獻禮學校建校45周年。
天津市優秀學生干部、天津市優秀共青團員、十佳大學生、大學生自強之星、會計學院會計2103班蔡雪陽: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我也在學習與實踐中深刻體會國家政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作為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兩會讓我重新審視了“數字”背后的時代重量。在數字經濟重構商業邏輯的今天,會計人不僅要精算毫厘,更要讀懂政策導向與產業變革的深層敘事,就像從“人工智能+”行動中,看見會計準則與算法模型碰撞出的新賽道。作為青年學生干部,我深感使命在肩,既要立足專業錘煉本領,更要以自強精神投身時代浪潮,在科技創新與民生改善中貢獻青春力量。(審稿: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