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天津日報》(理論創新版)刊發我校黨委副書記王立云理論文章《深入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 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文章指出,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深入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為在新征程上實現全面推進教育強國的戰略任務作出貢獻。
文章從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夯實“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基礎;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增強“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影響力;深化日常管理服務內涵,激發“大思政課”育人體系的建設活力;推進思政隊伍建設專業化,強化“大思政課”育人體系核心力量等四方面進行闡釋。文章表示,高校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結合新時代特點,著力構建教師學生互動、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聯動、網上網下融合的“大思政課”全面育人新格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將思政引領融入課堂的知識傳授和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之中,通過課程思政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思政課”育人體系構建的關鍵是增強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建設是“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工作效能提升的核心力量,更是我國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
報道原文如下:
深入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
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
王立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卑阉颊I力放在了“六力”的首位。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深入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鍛造強大思政引領力,為在新征程上實現全面推進教育強國的戰略任務作出貢獻。
一、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夯實“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基礎
高校思政課承擔著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使命和任務,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結合新時代特點,著力構建教師學生互動、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聯動、網上網下融合的“大思政課”全面育人新格局。一是增進學生認同感。要挖掘思政課內部諸要素及其內在關系,堅持正確導向,強化內容建設,在教學改革中及時總結經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二是提升課程吸引力。加強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手段,跟現實和熱點結合起來,跟學生和科技互動起來,引入人工智能,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時代感。三是豐富實踐載體。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教育資源,打造“場館里的思政課”“行走中的思政課”等,把鮮活的實踐和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實現社會實踐課程化,思政課程實踐化,使課程“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二、提升課程思政建設水平,增強“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影響力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要將思政引領融入課堂的知識傳授和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之中,通過課程思政引導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是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工作內容。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課程建設,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深入挖掘每門課程的思想政治內涵,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大綱、教學安排、學科專業建設計劃,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二是深化課程思政的機制創新。針對不同課程的類型,明確教學設計、育人因素、挖掘轉化等。如在文史類專業中可深入挖掘專業課程內的思想政治內涵和元素,編制特色教學指南,講好中國故事;在理工類專業中結合現代科技,運用智慧手段,挖掘專業歷史背景和時代價值,鼓勵學生立志科技報國,投身科技強國建設,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人才保證。三是深入推進通識教育與課程思政協同共進的教育體系建設。加強跨專業和跨學科的融通,提升學生的多學科知識與能力,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專業育人特色。
三、深化日常管理服務內涵,激發“大思政課”育人體系的建設活力
“大思政課”育人體系構建的關鍵是增強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統籌育人資源,實現學校各項工作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養各環節,構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一是堅持就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的時空限制,將思政教育陣地從“教室小課堂”拓展到“社會大課堂”,充分利用“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平臺資源,“引進來”結合“走出去”,激發學生的就業動能。二是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日常成長規律,拓寬管理服務教育途徑,深化實踐教育,打造“先進人物”示范特色品牌。邀請杰出校友、行業先鋒等各行各業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形成經常性參與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長效機制。三是聚焦思想浸潤開展各類實踐。不斷探索新路徑,拓展新場域,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構建高等教育階段“獎、貸、助、勤、補”全方位學生資助育人體系,讓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勤工助學等日常活動中。
四、推進思政隊伍建設專業化,強化“大思政課”育人體系核心力量
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备咝K颊ぷ麝犖榻ㄔO是“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工作效能提升的核心力量,更是我國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是思政課教師要明確責任使命,深入研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增強課程內容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和水平。二是專業課教師提高思政育人能力。經常性開展分層次、分學科的課程思政經驗交流、教學觀摩、專題培訓等活動。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相統一。三是學生工作隊伍重點發力。提升育人工作的專業性和藝術性,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新媒體平臺等現代技術手段拓寬工作渠道,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有效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四是管理和服務人員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在日常工作中體現人文關懷和綜合素養,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不同場域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天津商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