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在全校上下喜迎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學校官網推出【喜迎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專欄,陸續展示學校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以來,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校各條戰線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投身教育強國建設新實踐,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激勵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善作善成,為書寫新時代新征程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挺膺擔當。
今天,學校官網推出專欄第四期《加強有組織科研,推動科研創新高質量發展》。
加強有組織科研,推動科研創新高質量發展
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以來,我校科研工作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學校重大發展戰略與核心工作,以有組織科研為驅動,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科研創新平臺和團隊建設為抓手,以高質量成果產出為目標,以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突破口,全面推動學校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頂層設計,推進科研團隊建設
學校依托學校學科優勢和基礎,積極推進交叉學科科研平臺與團隊建設與培育,持續加強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省部級人文社科基地等已有平臺建設,注重推動科研平臺國際化交流與合作。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以來,圍繞老字號創新發展,學校黨委積極謀劃、統籌推進,組建并獲批商務部老字號協同創新中心(理論創新);圍繞經濟社會重大需求,組建“雙碳”研究院、數字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等4個校級科研平臺;新增農業農村部農產品低碳冷鏈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一帶一路”生物質能源環境中印聯合研究中心、天津市“一帶一路”低碳能源中波聯合研究中心、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高端培育智庫、科普思政研究中心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智庫(培育)、老字號協同創新中心天津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新增數字經濟發展與公共治理創新研究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農產品高值化開發創新團隊和高張力冷沖壓模具技術天津市131創新團隊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團隊。積極發揮學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的作用,與瑞典合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合作項目共同開展聯合科研攻關。

學校獲批商務部首批老字號協同創新中心

津南區人民政府與我校共建“雙碳”研究院正式成立
二、轉化思想觀念,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學校注重強化社會服務意識,引導樹立“以用立業,以智換金”的理念,加強與政府部門、項目主管部門、權威學術專家、社會團體和企業的聯系,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學院搭建平臺、拓寬科研服務社會渠道,爭取外部的支持與幫助。推動各學院各平臺加強與企業科研合作,積極開展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研究,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以來,共承擔橫向科研項目578項,新增橫縱向科研經費13541.18萬元,科研經費年均增長率超過25%;智庫報告和資政成果獲黨和國家領導人肯定性批示1篇,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14篇,國家級政府部門政策采納9篇,省級政府部門政策采納85篇。

學校與天津渤海化工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天津商業大學老字號協同創新聯盟啟動
三、深化制度改革,營造良好科研氛圍
學校堅持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不斷推動科研管理機制改革,建立健全保障教師專心科研的制度,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修訂《高水平科研成果績效獎勵辦法》《縱向科研經費管理辦法》《橫向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科研平臺管理辦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制定《“包干制”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科研團隊管理辦法》《科研急需用房管理細則(試行)》等,積極營造誠信務實、寬松便捷的科研環境,賦予教師更大科研自主權,進一步釋放廣大教師的科研活力,促進科研平臺和團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更好地發揮職能。
四、優化機構設置,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學校加快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良好生態,成立科研成果轉化中心,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服務職能,深入推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以來,派駐企業科技特派員199人次,獲批優秀企業科技特派員項目35項,資助經費190萬。夯實科技創新“塔基”,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連續5年成功組織天津市第34-38屆科技周活動及全國科普日活動。積極服務天津市“十項行動”,16家企業先后在天開高教科創園等科技園落地生根。2020年以來,直接科研成果轉化金額年均增長34%。

學校舉辦校企研發對接會

學校開展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
五、細化組織管理,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學校堅持推進有組織科研,加強科研組織管理與精細化服務,突出科學研究質量導向,推動各學院各學科發揮在科研項目申報組織中的主導性、關鍵性作用,組織開展科研工作推動、國家基金項目申報交流、科研骨干經驗交流等活動,做好國家基金項目的申報及精細化輔導工作。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以來,實現國家級科研獎項和國家級重點項目的突破,首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作為參加單位首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共獲批國家級縱向科研項目76項,教育部項目37項,其他省部級項目214項。發表學術論文3556篇,其中SCI、SSCI、CSSCI等高水平論文954篇,ESI高被引論文4篇,熱點論文8篇。出版專著109部。授權發明專利162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29項。

學校召開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會議
今后,學校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四個面向”,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科研機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激勵機制,加強與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作,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構建更加開放、協同、高效的科研生態體系,推動科研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審稿:劉斌 孫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