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天津日報》學習圓桌會欄目就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采訪校黨委書記張亞。張亞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之一,強調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張亞指出,首先,堅持改革為了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從維護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其次,堅持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任務越是艱巨繁重,挑戰矛盾越是錯綜復雜,就越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就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把群眾路線貫徹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由人民來評判改革成效,努力向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時代答卷。最后,堅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落實這一重大任務,就要著眼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眼于推動共同富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報道原文如下:
人民的獲得感 改革的含金量(圖)

張 亞
訪談嘉賓:
天津商業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 張 亞
主持人:
天津日報記者 丁佳文 胡萌偉 張立平
堅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之一,強調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鮮明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碧旖蛏虡I大學黨委書記、研究員張亞說。
“首先,堅持改革為了人民。為了誰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使命?!睆垇啽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從維護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從天津“高效辦成一件事”,到組織實施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到戶籍制度改革,先后推出了2000多個改革方案,充分體現了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進什么的價值取向。今后要把全會提出的300多項重要的改革舉措落地落實,就要堅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讓人民呼聲與改革脈搏同頻共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讓人民群眾在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其次,堅持改革依靠人民。張亞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改革任務越是艱巨繁重,挑戰矛盾越是錯綜復雜,就越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就越要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把群眾路線貫徹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要堅持問需于民,注重從就業、增收、托幼、入學、就醫、住房、養老等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突破口;堅持問計于民,做到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深入調查研究,傾聽基層一線聲音,善于從群眾實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真招實招;堅持問效于民,由人民來評判改革成效,努力向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時代答卷。
最后,堅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在張亞看來,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落實這一重大任務,就要著眼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質量發展中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真正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建設成果;就要著眼于推動共同富裕,破除創新要素流動壁壘,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提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就要在做大“蛋糕”的同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把“蛋糕”分好,穩妥處理好生產和分配、公平和效率、增長和需求的關系,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