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與天津市天商冰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于4月28日在天津市產權交易中心舉行“果蔬冰溫保鮮關鍵技術研究”科學技術成果技術鑒定。鑒定會由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負責人趙暉同志主持。專家組成員由全國制冷方面專家組成。出席鑒定會的有該項目組成員,學校科研處、機械學院、企業等方面負責人。
與會專家和出席鑒定會的同志,聽取了我校機械學院院長申江同志的研發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專家組成員在聽取研究報告和認真研究申報材料的基礎上,對提供的鑒定材料和報告中有關情況提出質詢,“果蔬冰溫保鮮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研發人員給予了回答或說明。專家組成員以嚴謹的態度,對“果蔬冰溫保鮮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給出了科學的評價:認為該技術研究出新型冰溫庫結構,提出了庫頂靜壓送風、夾套回風的均勻活塞流和均勻流場的技術條件,為冰溫庫結構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提出了庫內溫度精確控制技術,建立了載冷劑混合供液、冷機并聯、新型冷風機結構及多點反饋控制的庫內冷卻方式,形成了簡單且節能的較大空間溫度精確控制的技術集成方法,使庫內溫度波動僅為±0.3℃;研究出獼猴桃、庫爾勒香梨和水蜜桃等果蔬冰溫保鮮貯藏工藝及其硬度、呼吸強度、干耗、腐爛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以及Vc含量等品質變化規律,為果蔬冰溫保鮮工藝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該項目在根據研究成果進行了獼猴桃、庫爾勒香梨和多種大桃批量應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冰溫保鮮技術的產業化推廣,特別是將松茸保鮮時間從7天延長到20天以上,創造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已在天津、云南等產地推廣應用,已獲得效益2000多萬元。為冰溫保鮮技術進一步大規模實際推廣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理論及實踐經驗。該成果總體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北京紅峰大桃保險貯藏時間最長為100天以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技術水平。
專家組成員并對該成果提出了建議,進一步加大冰溫保鮮技術研究的果蔬品種覆蓋面,拓展冰溫保鮮技術的應用領域。以克服傳統冷藏和凍藏的種種技術缺陷為核心,以提高果蔬貯運品質為宗旨的如果將此技術應用于果蔬貯藏、食品制造、加工等領域并且形成完整的冰溫冷藏鏈,勢必將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該成果的項目負責人表示:對專家的建議將組織相關人員研究解決,使產品盡早盡快推廣,服務國家經濟發展需要,服務于國家新農村建設需要。

